声律启蒙一先注释版
一先
一先·其一
晴对雨,地对天。
天地对山川。
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1]。
郏鄏鼎[2],武城弦[3]。
木笔对苔钱[4]。
金城三月柳[5],玉井九秋莲[6]。
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7]。
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8],几丝杨柳残烟。
注释
1、赤壁:长江边上山名,著名的古战场。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一说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一说在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一说在湖北黄冈赤鼻矶。青田:山名。在浙江青田西北境。山有泉石之胜,道教称“三十六洞天”之一。素以产青田石、青田鹤闻名。
2、郏鄏鼎:即定鼎于郏鄏,在郏鄏建都的意思。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郏鄏,见前注。
3、武城弦:孔子弟子子游在武城做官的时候,曾经以弦歌教化民众。典出《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武城,春秋时鲁国城邑名,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4、木笔:树名。即辛夷。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唐白居易《营闲事》:“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苔钱:指苔藓。苔点形圆如钱,故曰“苔钱”。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刘孝威《怨诗》:“丹庭斜草径,素壁点苔钱。”
5、金城柳:典出《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邪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后遂用以为世事兴废之典。金城,地名。东晋时属丹阳郡江乘县(故址在今江苏南京栖霞区一带)。
6、玉井莲:古代传说中华山峰顶玉井所产之莲。唐韩愈《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钱仲联集释引宋韩醇曰:“《华山记》云:‘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又引清方世举注:“古乐府《捉搦歌》:‘华阴山头百丈井,下有泉水彻骨冷。’”玉井,指太华山上的玉井。一说,指华山西峰之下的深潭。九秋:指秋天。
7、月华:月光,月色。亦指月亮。北周庾信《舟中望月》:“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8、练:白绢,亦泛指丝织品。杪(miǎo):树枝的细梢。
一先·其二
前对后,后对先。
众丑对孤妍[1]。
莺簧对蝶板[2],虎穴对龙渊[3]。
击石磬[4],观韦编[5]。
鼠目对鸢肩[6]。
春园花柳地,秋沼芰荷天[7]。
白羽频挥闲客坐[8],乌纱半坠醉翁眠[9]。
野店几家[10],羊角风摇沽酒旆[11];长川一带[12],鸭头波泛卖鱼船[13]。
注释
1、孤妍:独秀的花。亦借指俊才。宋陈与义《清平乐·木犀》:“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妍,美丽,美好。
2、莺簧:形容莺的叫声婉转,像笙簧一类的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古诗文习用语。唐温庭筠《舞衣曲》:“蝉衫麟带压愁香,偷得莺簧锁金缕。”蝶板:蝴蝶飞的时候两个翅膀扇动像在拍板一样。明清以来古诗文习用语。明郭棐《游西樵山》其三:“红树枝头双蝶板,绿萝阴下一渔矶。”
3、虎穴:虎所居之洞穴。比喻极危险的地方。典出《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龙渊:龙潜伏的深渊,古人以为深渊中藏有蛟龙,故称。《尸子》:“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
4、击石磬:典出《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孔子曾经在卫国击磬,被一个隐者听出了心思。磬,古代打击乐器。状如曲尺。用玉、石或金属制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5、观韦编:典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皮绳编缀称“韦编”。后泛指古籍。相传孔子读《易》,由于翻阅过多,致使串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成语“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
6、鼠目:形容人的眼睛小而突出。旧时相士认为这是贫贱之相。金元好问《送奉先从军》:“潦倒书生百战场,功名都属绣衣郎。虎头食肉无不可,鼠目求官空自忙。”鸢肩:双肩上耸,像鹰鸱一样。《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三国吴韦昭注:“鸢肩,肩井斗出。”成语“鸢肩火色”,谓两肩上耸像鹰鸱,面有红光。旧时相术认为这是飞黄腾达的征兆。《新唐书·马周传》:“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剼剼,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7、芰荷:见前注。
8、白羽:指羽扇,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艺文类聚·服饰部上·扇》引晋陆机《羽扇赋》曰:“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陆赋云宋玉、唐勒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自是假托。魏晋以下,以白羽扇为儒将标配,则是惯例。《太平御览》引晋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三军皆随其进止。”《晋书·陈敏传》:“敏率万余人将与卓(甘卓)战,未获济,荣(顾荣)以白羽扇麾之,敏众溃散。”南朝梁简文帝《赋得白羽扇诗》:“可怜白羽扇,却暑复来氛。终无顾庶子(顾荣),谁为一挥军。”又称“白旄”,本指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亦泛指军旗。《吕氏春秋·不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尚书·牧誓》作“白旄”。《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魏晋以下,因诸葛亮、顾荣事,“白羽”遂进化为“白羽扇”,为儒将标配;又因陆机《羽扇赋》附会,乃成文人雅士标配。闲客:清闲的人。古诗文习用语。宋陆游《白塔院时小雨初霁》:“溪山属闲客,随意倚枯藤。”
9、乌纱:黑色的纱帽,古代官员所戴。东晋成帝时宫官着乌纱帢。南朝宋始有乌纱帽,直至隋代均为官服。唐初曾贵贱均用,以后各代仍多为官服。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乌纱帽》:“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已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宋书·五行志一》:“明帝初,司徒建安王休仁……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京邑翕然相尚。”醉翁:嗜酒的老人。唐郑谷《倦客》:“闲烹芦笋炊菰米,会向源乡作醉翁。”又为宋人欧阳修的别号。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此句合用山简、孟嘉、欧阳修等人的典故,说官员休闲时饮酒而醉,任官帽滑落而不知,喻清闲自得。《世说新语》载西晋征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经常喝醉酒,倒戴帽子。孟嘉为征西大将军桓温参军,曾与桓温九日龙山之会,风吹帽落,举止自若。人遂以“落帽”喻潇洒倜傥。
10、野店:指乡村酒店。
11、羊角:旋风。典出《庄子·逍遥游》:“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唐成玄英疏:“旋风曲戾,犹如羊角。”酒旆:古代挂在酒店门口用来招揽顾客的旗子。
12、长川:长长的河流。古诗文习用语。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一带:一条带子。常用以形容东西或景物看上去像一条带子。唐冷朝阳《登灵善寺塔》:“华岳三峰小,黄河一带长。”
13、鸭头:鸭头色绿,故用以形容水色。古诗文习用语。唐李贺《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宋苏轼《送别》:“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一先·其三
离对坎[1],震对乾[2]。
一日对千年。
尧天对舜日[3],蜀水对秦川[4]。
苏武节[5],郑虔毡[6]。
涧壑对林泉。
挥戈能退日[7],持管莫窥天[8]。
寒食芳辰花烂漫[9],中秋佳节月婵娟[10]。
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11];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12]。
注释
1、离:《周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火,为南方之卦。又为六十四卦之一,离下离上。坎:《周易》卦名。八卦之一。坎象征险难,代表水,为北方之卦。又为六十四卦之一,坎下坎上。
2、震:《周易》卦名。八卦之一。象征雷震,为东方之卦。又为六十四卦之一,震下震上。乾:《周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天。又为六十四卦之一,乾下乾上。
3、尧天、舜日:指生活在尧舜时代,是称颂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语。宋叶适《代薛瑞明上遗表》:“岩栖穴处,未尝不戴于尧天;气尽形销,无复再瞻于舜日。”
4、蜀水:蜀地的水。蜀,四川省简称蜀,为先秦时期古蜀国所在地。秦川:秦地的河。秦,陕西省简称秦,为先秦时期古秦国所在地。“秦川”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是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此处,秦川与蜀水相对,是偏正词组,不是专有名词。
5、苏武节:苏武出使匈奴时所持的节杖,他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曾经持节牧羊,一直不肯投降。后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苏武,见前注。
6、郑虔毡:见前注(“寒毡”)。
7、挥戈退日:语本《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扁之,日为之反三舍。”后多用为力挽危局之典。
8、持管窥天:从竹管里看天空,比喻目光狭隘。典出《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9、寒食:传统节日名。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介之推愤而隐于绵山。晋文公烧山逼令出仕,介之推抱树焚死。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即从上一年的冬至往后推一百零五日就是寒食节,一般在清明的前一天,大约是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芳辰: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季。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沈约《反舌赋》:“对芳辰于此月,属今余之遵暮。”唐陈子昂《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烂漫:形容花朵鲜明灿烂的样子。宋叶适《祭林叔和文》:“春笋秋花,烂熳窗几。”
10、婵娟:姿态美好的样子。可用以形容美女,亦可用以形容月色。宋张孝祥《虞美人》:“满庭芳草月婵娟。”“烂漫”对“婵娟”,是联绵字对联绵字。
11、“梦里荣华”二句:传说卢生曾在邯郸客店中遇见仙翁吕道人,卢生感叹穷困,吕翁给了他一个枕头让他枕着入睡,卢生在梦里享尽富贵荣华,醒来后才知道是一场梦,而他睡觉前店主人煮的黄粱饭此时还没有熟。这就是“黄粱一梦”的故事,后来人们用“黄粱一梦”比喻富贵终归虚空。事见唐沈既济《枕中记》。飘忽,指变化莫测。宋范成大《王希武通判挽词》之二:“遽为重壤去,凄断十年邻。物理真飘忽,家声正隐辚。”枕中之客,枕着枕头睡觉的人,指卢生。
12、“壶中日月”二句:东汉费长房曾经遇到一个老人在集市上卖药,卖完之后,自己就跳入壶中,费长房于是请求和他一起进入壶中。进去之后才发现壶中玉堂华丽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后以“壶中日月”指神仙日子。事见《后汉书·方术列传下》:“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后乃就楼上候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使人取之,不能胜,又令十人扛之,犹不举。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