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赏析-李商隐的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9 00:23

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作品原文

隋宫

原文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赏析-李商隐的诗

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作品赏析

这首七绝,通过精心的选材和独创性的构思,讽咏隋炀帝杨广奢侈嬉游之事。

杨广当政十四年,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佚游享乐。诗人举南游江都以概其余,已经显示了选材上的艺术匠心;又从三次南游江都中,抓住几个典型事例,略作点化,就收到了借一斑以窥全豹的艺术效果。

开头两句先借南游刻画人物。第一句单刀直入,点明“南游”。而以“乘兴”作状语,展现了杨广贪图享乐、不惜民力、骄横任性、无所顾忌、为所欲为的性格特征。“不戒严”是表现他既骄横,又昏庸,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轻忽地满以为普天下的老百姓都畏威怀德,唯命是从。

一、二两句前呼后应,结合得很紧密。在已经画出的“乘兴南游不戒严”的轮廓上涂了饱含感情色彩的一笔:“九重谁省谏书函!”据史书记载:大业十二年(616),杨广第三次南游时,崔民象、王爱仁等先后因谏阻被杀。这充分说明杨广南游不得人心,一意孤行。诗人抓住这一点,说他在九重深宫中,哪里管臣下奏上的谏书呢!那个独夫的形象,就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四两句,正面写南游。一气贯注,十分流畅;又层层深入,极富波澜;而每一个层次,都可以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起到“一以当十”的作用。

杨广南游江都,水陆并进,仅就穷奢极侈,耗竭天下民力这一方面说,已经罄竹难书。只用两句诗,怎么写法呢?诗人抓住了一种东西:“宫锦”。然后舍弃一切,又带动一切。“宫锦”,这是统治者按皇宫的标准勒令劳动人民织成的高级锦缎。如果从种桑、采叶、养蚕、缲丝算起,织成一匹,也要耗费劳动人民不少血汗。诗人举一端以概其余,只说“裁(剪裁)宫锦”,而织宫锦及其以前的许多工序,都已暗含其中。作者又用“举国”一词,说明了“裁宫锦”的范围。动用全国的劳力裁宫锦,则宫锦盈仓溢库,山积云屯,已不难想见。而这,就不能不使人慨叹其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之重,压迫之惨了。“春风”一词,当然是与“乘兴”遥相呼应的。春风和煦,杨广就动了游兴,要南幸江都。不仅如此。“春风”又和“举国裁宫锦”连在一起,别有深意。它暗示春风一起,农民的农事倍增,一点儿也不能耽误;而现在却不得不荒废农业——要为那个荒淫天子“裁宫锦”!

当然,只“春风举国裁宫锦”一句,还不能说明问题的实质,下面就补出裁宫锦的目的:“半作障泥半作帆。”“举国裁宫锦”,而用一半来作骑马用的障泥,一半来作船帆。那么只要驰骋想象,则舳舻相接,骑兵夹岸,锦帆锦鞯,照耀川陆的景象,就历历如在目前。同时,连承受风力的船帆和障蔽泥土的马鞯都要用珍贵的宫锦裁制,则船多么富丽,马多么华贵,人的衣服饮食器用多么豪华奢侈,也就不言而喻了。

杨广南游江都如此铺张浪费,会给人民带来什么灾难呢?会给他自己造成什么后果呢?诗人没有明说,也用不着明说。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读者是不难领会的。

(霍松林)

隋宫作品注释

1、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以挡泥土。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