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王孙·春暮》赏析-李清照的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8 11:53

怨王孙·春暮作品原文

怨王孙·春暮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怨王孙·春暮》赏析-李清照的词

怨王孙·春暮作品赏析

这首词题为“春暮”,实际上是写闺怨,这是唐宋词的传统写法。

首句点题,点明时令地点。“帝里”指北宋都城汴京,李清照婚后随丈夫居住京城。据《金石录后序》记载,赵明诚婚后不久,“出仕宦,便有饭疏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时常出外寻访金石字画,而李清照独留京师,相思情浓,无以排遣。汴京是繁华之地,暮春时节,更有出外赏春之习,斗草打秋千,非常热闹,然而词人却无心游春,把自己锁在重门深院之中,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寂寞伤感。接下来两句以景寓情,自古以来,“芳草”就有怀远之意,如汉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宋梅尧臣《苏幕遮·草》词“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等。词人的思念之中夹杂着一点埋怨、一点期盼,都以“草绿阶前”含蓄道出,深得“怨而不怒”的温婉之旨。大雁有传书之说,词人一天的等待,直至黄昏,也没有等到大雁飞过,意即没有等到丈夫的书信。但词人并不责怪对方,只担心自己的书信和深情无法传送,反问句“楼上远信谁传”表现出词人的急切心情,她对丈夫的温柔淳厚、体贴入微之情,也由此浸润在字里行间。而以上的描写铺垫,都是为最后三字“恨绵绵”作准备的,这是整首词作的抒情核心,词人放置于此,既突出了情感重点,以便下阕作进一步展开;章法上又有委婉曲折之致,避免了抒情的突兀生硬,体现出闺秀文学温和舒缓的特点。

过片“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承“恨绵绵”而来。词人反躬自省,检讨自己的愁闷寂寞来自多愁善感的性格,“多沾惹”“难拼舍”表现了词人深陷相思之苦,努力想要从中解脱却无力自拔的心理状态,既是对上阕“恨绵绵”的补充说明,又隐含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的痴情。下句再点题,“又是”二字包含了良辰虚过、青春流逝的伤痛。词作最后回到景色描写上,以景语来结束全词。“秋千巷陌人静”,宋代妇女寒食节盛行打秋千的游戏,黄庭坚“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千秋”(《观化十五首》)描写的就是这一风俗。打秋千的欢声笑语在白天充溢着大街小巷,入夜之后,游人散去,悄然无声。词人不写白日之热闹,而写人散后的寂静;不写听人笑语的凄凉,却写人散之后的静谧安详,整个词作虽写怨情,却体现出清雅不俗的审美意趣。而“皎月初斜,浸梨花”更深得后人赞赏,清代王士禛以为“妙绝千古”(《花草蒙拾》)。“皎月”出自汉末《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寄托了词人的思妇情怀。明月西斜,说明夜已过半,词人徘徊窗下,难以入眠,但她把所有的情感都隐去不说,却转而描绘了一幅明净清雅的月色梨花图。月光皎洁如水,梨花莹白如玉,两相映照,这难以言传的景象词人用一个“浸”字就表现了出来。同时,皎月与梨花所营造的单纯明净的意境,也映射出词人纤尘不染、冰清玉洁的情感世界。

这首词情深而境高,工巧细致的描写之中包含着隽雅脱俗的思致,算得上李清照早期词中的佳作。

(王晓骊)

更多李清照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