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赏析-(宋)陆游的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8 03:52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作品原文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赏析-(宋)陆游的诗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作品赏析

据陈鹄《耆旧续闻》、刘克庄《后山先生大全集》、周密《齐东野语》诸书载,放翁初娶表妹唐琬(亦作婉),伉俪相得,以不得陆母欢心,遂至仳离。后唐氏改嫁,放翁亦再娶王氏。挥涕一别,两情竟隔。然昔日恩爱,常萦心头,虽身作别凤,犹心通灵犀。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园,唐琬遣致酒肴,以表心意,放翁感其旧情,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阕,题园壁间。唐氏见而和之,未几怏怏而卒。光宗绍熙三年(1192),放翁故地重游,但见亭台深闭,楼阁长扃,鸿影不留,墨痕犹在,诵读遗篇,惊心怵目;往事分明,触绪生悲,复作此诗,以抒长恨。

此诗之“眼”,为一“空”字。首联写空冷之景。玉露流空,秋山正寂,枫树初丹,槲叶已黄。当此之时,唯有一皤然老翁,愁对新霜。这二句连写枫“丹”、槲“黄”、霜“白”,通过色彩描绘,来渲染深秋景象。

颔联写空寞之感。秋景满眼,愁绪萦怀,而林间小亭,尤惹人旧情。昔日佳人于此殷勤致意,如今唯有诗人抚迹伤心。园林萧瑟,人去台空,回首往事,空生怅望。然幽明路隔,重见无期,青鸟难觅,衷肠谁诉?

颈联写空虚之情。生者肠已断,死者阒无闻。但见坏壁之上,题诗犹在,尘渍苔侵,依稀可辨。而昔日欢爱,已如巫山云散,高唐梦醒,事已杳杳,情犹绵绵。中间两联,与苏轼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情意相似。只是东坡直抒情怀,放翁寓情于景。苏词真率,如江河直下;陆诗委婉,似溪流百折。

此情此景,导致了诗人的空无之念。既然世事已如空花,空门也就成了唯一可以安慰心灵之处。末联谓近年已消尽一切非分的欲念,虔心顿首在佛龛之前。但这又何曾能平息那难愈的悲愤?“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这才是放翁晚年心情的真实写照。事实上,他对唐琬的一往深情,始终不能自已。在这似乎已经看穿一切的言词背后,正是诗人永远不能忘怀的长恨。

墨痕掩不住泪痕和血痕。据字面分析,此诗似以“空”字贯始终。但在那空冷之景中跳动的,正是一颗灼热的心;诗人的空寞之感,起于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而若没有那难以忘却的旧情,也就不会产生眼下的空虚之感;至于空无之念,更是创巨痛深之后的愤激之言。否则,诗人决不会如此情深意切,诗也决不可能具有这么巨大的感人力量。云空实未空,这是理解此诗的一把钥匙。

(黄、珅)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作品注释

〔注〕

1、河阳愁鬓:即潘鬓。晋潘岳曾为河阳令,其《秋兴赋》云:“斑鬓髟以承弁兮”。后世因以潘鬓为鬓发斑白的代词。

2、蒲龛:蒲,蒲团,僧徒坐禅及跪拜之具。龛,供奉佛像或神像的石室或柜子。

更多陆游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