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小桃红》六月初十日怅吟·壬申原文赏析-清代孔广林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14:05

【越调·小桃红】六月初十日怅吟 壬申作品原文

【越调·小桃红】六月初十日怅吟 壬申

孔广林

光阴撺断总如梭,苦海长无那,烦恼弥漫比天大。

雨翻河,思量往崴狂风簸。

便摘了腮边泪颗,强抹了眉间恨锁,推不开心上渍愁窝。

《越调·小桃红》六月初十日怅吟·壬申原文赏析-清代孔广林散曲

【越调·小桃红】六月初十日怅吟 壬申作品赏析

这是首抒写人生感慨的曲子,作于壬申年(1812)。孔广林的多数曲子都是书写琐碎的日常家事,且常伴冬烘酸腐之语,格局板滞,境界狭小。不过,此曲至少在气格上有了突破,颇有一股深浑沉郁之大气度。

“光阴撺断总如梭”,形容时光流走之迅速,“撺断”一词,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时光的难以控制——人在时间面前总显得渺小无力。本年孔广林已届67岁,作为迫近古稀的老人,对光阴的快速流逝往往会特别敏感,常有“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之喟叹,譬如唐白居易亦有此感受:“病知心力减,老觉光阴速。五十八归来,今年六十六。”(《六十六》)“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闲居春尽》)。但更令人无奈的是,与时间的倏忽短暂相比,人生的苦难烦恼不仅绵长无尽,见不到彼岸,而且弥漫开来盖过天地,无边无际,真个是生命不止烦恼不尽。回想此生坎坷多舛的命运,那经历就像河山被六月里的狂风暴雨洗掠过一般,惨不忍睹,不堪回首。滚腮的老泪可以擦掉,不着痕迹;紧锁的愁眉可以舒展开来,强作欢颜,但心窝中郁积成渍的愁怨呀,却总是无法排解消弭。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想起宋李易安的名段:“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正所谓最恼人处是心愁。

本曲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是,作者大胆、巧妙地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得具体可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和新奇感,因而别具韵致。例如,光阴如梭是熟典,但用“撺断”一词加以描绘,便使抽象的时间流逝变得生动形象起来;烦恼作为一种情绪本来是抽象的,但作者用天地与之作对比,来形容情绪之广大厚重,无形的情绪便变得可见可感了。又如,擦掉泪珠用“摘”这一动作,形象地突出了泪珠之大,颇为新奇生动;另如疏散眉间之愁用“强抹”,消解内心之愁用“推开”,都是些非常形象的细节动作。这些动词的使用,将无形的抽象物具象化了,让人可见、可触、可感,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这些动词在语法搭配上,也打破了我们平常的语言使用习惯,产生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读者从中可以获得一种新鲜奇异的审美感受。

(谢仁敏)

《越调·小桃红》六月初十日怅吟·壬申原文赏析-清代孔广林散曲

【越调·小桃红】六月初十日怅吟 壬申作者简介

孔广林(1746—1814后),字丛伯,号幼髯,别称赘翁,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廪贡生,曾任太常寺博士。清高宗乾嘉间著名经学家、曲家,生平著述颇丰。著有《说经五稿》36卷、《通德郑氏遗书所见录》72卷。另有《温经楼游戏翰墨》21卷,中收《斗鸡忏》《璇玑锦》《女专诸》《松年长生引》等戏曲,还收有南北小令、散套等散曲作品245篇(《全清散曲》收入),曾编选散曲集《元明名人小令》。其散曲作品境界较小,格律上恪守元人法度。

《越调·小桃红》六月初十日怅吟·壬申原文赏析-清代孔广林散曲

更多孔广林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