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调·六犯清音》旅次怀归原文赏析-清代沈自晋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11:05

南【杂调·六犯清音】旅次怀归作品原文

南【杂调·六犯清音】旅次怀归

沈自晋

〖梁州序〗西山薇苦,东陵瓜隽,孤竹千秋难践。

青门非旧,萧条故苑依然。

〖浣溪沙〗雪径迁,云根变,望虹亭驿路谁传。

〖针线箱〗愁的我寒烟宿雨残兵燹,愁的我衰草斜阳欲暮天。

〖皂罗袍〗江山千古,波萦翠镌。

兴亡一旦,歌狂酒颠。

挥毫写不尽登楼怨。

〖排歌〗梅含韵,柳待妍,羁人应想旧家园。

〖桂枝香〗好倩东风便乘帆,早放船。

《杂调·六犯清音》旅次怀归原文赏析-清代沈自晋散曲

南【杂调·六犯清音】旅次怀归作品注释

(1)西山薇苦:“西山”指首阳山,商朝灭亡,原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不愿做新朝臣民,躲进首阳山做隐士,采薇(野菜)为生,后饿死。

(2)东陵瓜隽:指秦朝东陵侯邵平,在国亡后隐居种瓜为生。典此。

(3)孤竹:指伯夷、叔齐。此句谓两人的高洁行为难以效法。

(4)青门:泛指退隐之处。

(5)登楼怨:东汉王粲曾作《登楼赋》抒忧怨之情。典此。

南【杂调·六犯清音】旅次怀归作品赏析

“乙酉”,这里指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此时作者因战乱而逃难,仍在“旅次”,久未归家,“怀归”“想旧家园”是必然的。但是,若要归去,别的且不说,首先就会遇到一个与名节多少有些关系的问题。作者是个有气节的知识分子,他从未考虑过与新王朝合作、为新统治者服务。不仅自己如此,他也同样不允许儿孙这样做。就在此曲的前面,作者另有一首小令南〔仙吕·解三酲〕《久雨乍晴同大儿一步春畦感怀赋此》:“譬如我血溅戈矛,等闲如刈草,譬如我风雨沉埋何处招。譬如你图南不返迷荒徼,使我穷泪眼望归轺。譬如你纷华未断还来入市朝,使我愁见蒙茸一锦貂。今番好,喜的是承颜无恙,洗耳能逃。”他决不同意儿子们去和那些穿着满身毛茸茸皮帽皮袍的家伙混在一起。但是,长年逃难肯定是难以为继的,家乡总得回去吧;可家乡如今已是清人的地盘,回到那里,只能做新统治者治下的顺民,给他们缴纳租税了。尽管作者在明朝时也是一介平民,却是饱读圣贤书的士大夫,这样做总觉得脸面上有些过不去。他为此而忧愁犹豫,“愁的我寒烟宿雨残兵燹,愁的我衰草斜阳欲暮天”,但找不到别的可行的出路:效法古代高人伯夷、叔齐躲进深山做隐士?那太苦了!光嚼野菜,自己这把老骨头怕是挨不了几天;去参加抗清斗争?自己年过花甲,手无缚鸡之力,也根本办不到。想来想去,作者终于下了决心:“江山千古”而“兴亡一旦”,“我”一介匹夫,无法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如此漂泊他乡,无人理睬,到底不是长久之计,这把老骨头还是得归葬家园。“我”虽不能效法伯夷、叔齐,但若那曾贵为侯爵、亡国之后回乡种瓜为生的古人邵平为榜样,返乡耕读度余生,总还是可以的。等开春顺风时,雇一只船回家吧!作为一个并不负有什么政治责任的平民知识分子,作者的这些想法与选择,是无可厚非的。

此曲语言隽雅,感情沉郁却又不失洒脱,读来一气呵成,很有艺术感染力。

(杨骥)

《杂调·六犯清音》旅次怀归原文赏析-清代沈自晋散曲

南【杂调·六犯清音】旅次怀归作者简介

沈自晋(1583—1665),字伯明,一字长康,号鞠通生,江苏吴江人。他在明朝度过大半生,屡举不第,未做过官,入清后隐居不出。他与叔叔沈璟以及从弟沈征、沈瓒等都是曲家。他作有传奇三种,并曾将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增补为《南词新谱》。其散曲作品今存《鞠通乐府》,包括《黍离续奏》《越溪新咏》《不殊堂近草》等3种,并有十数首(套)存于《太霞新奏》及《吴骚合编》之中。总计存小令73首,套数28套。今人辑有《沈自晋集》。

《杂调·六犯清音》旅次怀归原文赏析-清代沈自晋散曲

【相关阅读】

更多沈自晋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