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田家语》谁道田家乐赏析-宋代诗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5 16:53

田家语原文

田家语

梅尧臣

庚辰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辨,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云。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

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䪅。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唯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梅尧臣《田家语》谁道田家乐赏析-宋代诗词

田家语赏析

此诗作于康定元年,梅尧臣知襄城县(今属河南)时。襄城属汝州。

这时正值西夏赵元昊侵边,朝廷因正规军队不足,乃下令以乡兵补充,防守地方。这从防卫意义上说,本来也是对的。可是由于主司媚上,里胥骚扰,结果成为上下愁怨的虐政。试想一家有三个壮丁,就要抽去一个,这要抽调了多少强劳动力。抽去之后,自然不会有积极的善后措施,因此势必影响防涝灭蝗工作。天灾和人祸之间本来密切相关。作者在序中说,他写此诗的动机,是想通过采诗者而将下情上达。这愿望未必能在当时实现,但说明他是很重视诗歌的讽谏作用的。

梅尧臣《田家语》谁道田家乐赏析-宋代诗词

田家语作者简介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恩荫曾任主簿、县令。召试,赐进士出身。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称。又因与苏舜钦齐名,时称苏梅。陆游在《梅圣俞别集序》中,曾举欧阳修文、蔡襄书、梅尧臣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欧阳修倡导古文运动时,在散文方面支持他的是尹洙等,在诗歌方面支持他的便是梅尧臣等,欧阳修还自以为诗不及尧臣。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一记王曙知河南时,尧臣为县主簿,曙见其诗说:自杜甫殁后,二百余年不见此作。这话当然有些夸大,但足见其为当时人所推崇。

嘉祐五年,汴京大疫,他于四月间病逝。六月,其子载柩南归。元人贡奎《题梅圣俞于越亭》云:“诗还二百年来作,身死三千里外官。知己若论欧永叔,退之犹自愧郊寒。”末句即以韩愈与孟郊比喻欧、梅。

他的一些写当时政局和社会生活的作品,都很尖锐明朗,写农村的有《岸贫》的“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裈”、《小村》的“寒鸡得食日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当时还是北宋中期,农民却已无衣蔽体。他在结末又说:“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诗人怨刺之情可见。

在风格上,他自己一再说想致力于平淡,但有些却有酸涩味道,使人真有“漱石”之感,欧阳修在《梅圣俞墓志铭》中也说“间亦琢刻出以怪巧”。大体上说,他的诗风可分为古淡与刻画两种,但古淡之极易致枯燥,刻画之极易致怪巧。其次是缺少含蓄,往往和盘托出,也就是“易尽”,和他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名言不相称。钱钟书《谈艺录》说:“花上有微阴,水边无近思,都官之好语也,亦颇似其诗境。”这比喻很中肯。要之,梅诗在宋诗中的成就,还是龚啸两句话最有分寸:“去浮靡之习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于诸大家未起之先。”(见《宋诗钞》引)

更多梅尧臣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