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成《蜘蛛与蛇》原文鉴赏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3-04 08:06

《蜘蛛与蛇》作品原文

《蜘蛛与蛇》

〔清〕薛福成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

……

噫!万物并生、并育,一相食之机也。余偶见之而偶志之,其未为余所见者,固不可以殚述--殆变态无穷矣!夫物之大小强弱有定,而相制之机则无定,得其机则小可以制大,弱可以制强,盖斗智不斗力云。

--《庸庵笔记》

薛福成《蜘蛛与蛇》原文鉴赏

《蜘蛛与蛇》作品赏析

本文原题为“物性相制”,记叙部分包含了三个“动物相斗”的小故事,这里选录其一。作者通过几个自己平日在生活中亲自观察到的事例,告诉人们:虽然自然界各类生物间存在着大小强弱的客观力量对比,但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弱肉强食;只要及时抓住其“相制之机”,善于斗智,那么小就可以制大,弱就可以胜强。

薛福成是桐城派的后期作家,他的文章不但长于议论,也善于描绘。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将这则故事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记载的类似故事“螳螂捕蛇”略作比较。蒲文云:“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这也是一个“以弱胜强”的故事,只不过是螳螂代替了蜘蛛;它们都善于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抓住强敌的要害(蛇之首),最终取得了胜利。但蒲文着重抓住了螳螂业已把握胜机的“一瞬间”来进行描写;薛文则铺叙了蜘蛛与蛇相斗自始至终的全过程。尽管只有短短百来个字,却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通过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文字,将蜘蛛与蛇斗勇斗智的情景描画得如在目前。蜘蛛作为一个寓言形象,作者既存其“形”--即忠实于它的本来面目,又赋予其“神”--即将其刻画成一个有勇有谋的战士形象。我们如果借用管同《记鸽》一文中的方法,则也可以说,蜘蛛之所为“悉合于兵法”:一开始大蛇过蜘蛛网下,昂首欲吞蜘蛛,蜘蛛所处位置较高,按兵不动,这是兵法上的“强而避之”;待蛇将行时,蜘蛛“悬丝而下”,这是“诱敌”之计;如是者三四次,这又是“疲敌”之法;等到“蛇意稍倦,以首俯地”时,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最终将蛇置于死地,这就显然是兵法中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通过这样的描写,有力地印证了作者的“斗智”、“得其机”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