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严滩》原文赏析-真山民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3-01 02:51

泊舟严滩原文

泊舟严滩

真山民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湍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泊舟严滩赏析

这首诗如同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但是读者吟咏之余,不禁会感到,这种闲淡是出于作者的沉沉哀愁。诗中写的是羁旅之愁,这愁里蕴含着时代的特定内容。

起首两句叙事,紧扣诗题。时近黄昏,钟声在微茫的暮色中鸣响回荡,钟声的清越悠扬更显出夜的深沉清寂。气氛是冷清的,背景是暗淡的,诗篇就在这幽暗的背景上展开。由夜幕降临大地、钟声长鸣引出诗的第二句。严陵湍,即严陵濑,也叫严滩,位于今浙江桐庐县南。从桐庐到於潜,共有十六濑,严陵濑便是其中的第二濑。相传这是东汉严子陵钓鱼之处。严子陵,余姚人,少年时代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称帝后,子陵隐姓埋名,归隐富春山(在今浙江桐庐)。泊舟严滩是写实,但写实中仍有很深的寓意。真山民是南宋著名理学家真德秀的后裔,宋亡后埋名隐迹,自号山民。遁迹山林的真山民在著名的隐士严子陵垂钓的地方泊舟,这件事意味深长。它写了作者的行踪,也表明了追踪子陵、终老江湖的心愿。如蓬草一样飘泊无定的一叶小舟,就停靠在这样一个微茫暗淡的地方,显出诗人的寂寞哀愁。

颔联坐实“孤”字,画面疏淡清冷。如果说首联的“孤”,点出了作者泊舟严滩时的孤寂之情,颔联则是“染”,寥寥几笔,渲染出严滩冷寂的夜景和诗人凄苦的内心世界。明月高照,对月怀人,这是无数诗人反复吟咏过的动人诗题,也是对远方游子的莫大慰藉。然而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有谁可以和诗人分享呢?只有禽鸟的鸣声相依为伴,也只有和似乎有知的水禽分享素月的光辉。晚风习习,拂面而来,又有谁可以一起吟咏呢?也只有瑟瑟作响的芦叶吧!这两句写作者孤苦无依的苦痛,“与我”、“同谁”,互文见义,写出了一片沉郁之思,真切感人。

颈联翻进一层,仍写自己的凄苦孤寂。星星点点的渔火,三三两两的人家,笑语欢声随风飘送,使游子倍增哀愁。这哀愁有如满江滚滚滔滔的流水,无边无际,无休无止。它无端袭来,无可排遣。清亮的笛声在静寂的夜空回旋,更添加了游子的愁怨。

相传雁足系帛,能传书信。鸿雁的到来,是孤寂生活的希望和慰藉,理应翘首以待,作者却出以“休望”,身历国家兴亡的巨变,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已永远失去了生活的欢乐和希望,鸿雁来了,也无书可传。“休望”,写出心情的绝望,语气决断,也极沉痛。结句承上句“飞鸿”,即以失群的孤雁自比,总束全篇。孤雁的凄惶无依,正象征着诗人羁旅飘泊的生涯。雁为候鸟,尚能南来北往,重返故园,自己无家可归,则身世的凄苦,又有过于断雁者。以比喻作结,无限哀痛之情见于言外。

这首诗写泊舟严滩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以“愁思”二字贯串其中,叙事、写景、抒情密切结合,层层翻进,最后以比喻作结。诗人抒写情怀,如泣如诉,没有什么惊人之笔,甚至也未见锤炼之功,但因都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读来分外感人。

(雷履平 赵晓兰)

【作者】

真山民:生卒年不详。真名不详,自呼山民,或云本名桂芳,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宋末进士。宋亡窜迹隐沦。有《山民集》。

更多真山民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