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雪林苕溪寄来韵二首》原文赏析-赵希路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3-01 01:38

次李雪林苕溪寄来韵二首原文

次李雪林苕溪寄来韵二首

赵希路

云散烟收渺渺秋,蛩声四壁起新愁。

西风万里乾坤眼,不到斜阳十二楼。

风梧声里万家秋,一片吟心不著愁。

夜半酒醒银烛冷,月移凉梦过西楼。

次李雪林苕溪寄来韵二首赏析

这两首次韵诗的韵脚是李雪林由湖州(苕溪)寄来的。诗人将此情况作为诗题,其实便也等于是无题诗了。两首诗如同两组小镜头,分别摄下了诗人在一个秋日的傍晚与入夜后的身影。

第一首写的是傍晚。以时间顺序而言,似应把第二句提前。亦即诗人先是在室内听到四周墙根下,此伏彼起的蟋蟀的唱和声。“蛩”,蟋蟀。这声声不断报道着秋已来临的寒蛩声,也许使诗人想到了“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的意境吧,所以,本已情怀欠佳的诗人(由“新”字中可以味得),心中隐隐然地,又产生了一种似悲秋非悲秋的新愁。然而,诗人是比较善于转移自己情绪的,他步出房外,举首仰望天宇,但见悠远的天宇,云散烟收,秋高气爽,精神不由为之一振。迎着西风,诗人又放眼万里天地。“万里乾坤眼”自老杜《春日江村》中“乾坤万里眼”而来,然意思已变。天下形势尽收眼底,心境更自开朗了。那边斜阳下,高耸着豪门的层层高楼(十二楼),诗人只是用眼角的余光瞟了一下,他不愿意正看它。不到,意即不看。此时,原先占据在他心中的愁云,已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第二首似乎是第一首的续篇,时间是由入夜到夜半。夜晚,秋风刮得更紧了,梧桐叶在风中不断地发出窸窸窣窣之声。千家万户都被笼罩在这浩瀚无边的秋意之中。饮罢酒,就着烛光,诗人铺开白纸,准备挥毫赋诗。其时心中之愁既然早已不知去向,那么眼下胸中之诗情洒落在纸上,便也全然不见愁了。兴尽入寝,直至半夜,酒力发散,方从梦乡中醒来。睁眼一看,桌上银烛早已熄灭。恍恍惚惚的,诗人记得自己曾在这耀眼的(梦中觉着)月光下,做了个梦,如今从梦中醒来,再寻这秋月,却见这冰凉的月光早已移过了自己所身处的这个西楼。

将这傍晚、夜晚两组小镜头衔接起来,追踪诗人活动的身影,可以发现,诗人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地写出了他的心境由抑郁到逐渐开朗的过程。这一过程,又是交织在对秋气、秋意、秋声的描绘及其感受上,因此,诗境显得朦胧而颇耐人吟味。

(周慧珍)

【作者】

赵希路:生卒年不详。字谊父,汴(今河南开封)人。宋太祖九世孙。喜读书能文,宝庆间颇著诗名,江湖派诗人。有《抱拙小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