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延》原文赏析-张际亮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9 17:51

迁延原文

迁延

张际亮

百万金缯贿寇还,明州父老痛时艰。

捷书忽报中朝贺,优诏仍蒙上赏颁。

浪跋鲸鱼腥璧水,血分鸩鸟污珠鬟。

舟山鬼泣君知否?无数楼船瘴海间。

迁延赏析

在我国近代史上,鸦片战争牵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更牵动了当时爱国诗人,因此,歌颂人民的抗英斗争,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揭露英侵略者的凶残,就成为爱国诗人的共同主题。本诗正是这样的一首诗。诗题的“迁延”,是指1841年10月,英军攻陷定海、镇海、宁波;清朝廷命奕经为扬威将军,赴浙抗敌,可奕经却在苏州玩乐三个月之久,军队迁延不进。诗人正是由于强烈的义愤,发而为诗。

这首诗主要从清军迁延不进所造成的后果着笔,发抒自己对“迁延”的强烈愤慨,对清廷官僚腐败的愤怒之情。首联,着笔于“明州父老”,以此代指广大人民。“明州”,指宁波。对于军队迁延不进,竟以“百万金缯”才“贿寇还”,人民则“痛时艰”,显然,这种“痛时艰”,是包括了诗人自己在内的。“寇还”是因为“贿”,而且是“百万金缯”之“贿”,从中可见诗人的强烈义愤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状。“捷书忽报中朝贺,优诏仍蒙上赏颁”,颔联着笔于清朝廷。正当英军进攻南京而放弃宁波的时候,奕经奏称“大兵进攻宁郡,逆夷逼慎窜退,现在派员收复”。英军放弃镇海时,奕经又谎奏大获胜利,于是道光皇帝便滥施赏赐,朝廷内外一片庆贺之声。这一联点出一“贺”字,与上联“痛”字形成鲜明对照,可见朝廷的昏庸无能与醉生梦死。“浪跋鲸鱼腥璧水,血分鸩鸟污珠鬟”,这一联着笔于英侵略者。这一联有诗人自注:“逆夷毁文庙为宰牲之所。”意指英军拆毁学校用作杀牲之地。“璧水”,又作辟水,古时皇帝设置的大学,因其四面环水,形圆如璧,故称学校为璧水。“血分”句,诗人自注:“妇女不从奸者鞭挞凌辱之,哭声震天,饮以药酒即哑矣,死复截其下体。”“血分”即指“死复截其下体”。这一联诗人以“鲸鱼”和传说中的“鸩(zhèn)鸟”这种毒鸟,来比喻英军侵略者,体现出诗人对英军残暴的强烈愤怒。这是对英军的愤怒,更是对朝廷官僚的愤怒,是对奕经迁延不进的愤怒。诗人围绕“迁延”,从人民、朝廷、侵略者三个角度来体现“迁延”的后果。“迁延”正体现了清政府对抗英的软弱、妥协与腐败无能。诗人抓住“迁延”正是一针见血地抓住了清政府的要害。面对这种迁延不进,诗人无可奈何,只能严厉指责:当你们在朝廷内外庆贺胜利的时候,你们是否听见了舟山岛上死去的冤魂在哭泣,是否看见海面上依然停留着侵略者的军舰!这是对清朝廷的警告,更是对他们的谴责。整首诗在这种无法平静的愤慨心境下结束了,却留给我们很长很长的思考。

(阮堂明)

【作者】

*张际亮(1799-1843),字亨甫,福建建宁人。道光十六年(1836)举人。一生不得志,放浪山水。工诗。有《张亨甫文集》六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