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卖松人》古诗赏析-于武陵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9 11:35

赠卖松人原文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作者】

*于武陵,会昌时人,生平不详。

《赠卖松人》古诗赏析-于武陵作品

赠卖松人赏析

乍看诗题说“卖松”,以为是卖松树给人家做木材或柴火用,那得卖松树干。读诗的颈联才知非也。“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几”通“岂”,“哪”的意思。松树叶细长似针,故言“瘦叶”,没有经雪的瘦叶,当指初春新生的嫩叶,此时正开了“淡花”,可见卖的是初春开花的松树苗。卖花的习俗很早就有,富贵人家多喜买花,诗中也能见到,如“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卖浓艳馥郁的牡丹、杏花可以想见,而松花粗朴,不显眼,卖之可是难得一见。因此诗人遇见的是一个特例。

松树性耐寒,为岁寒三友之一,多生于深山大壑中,因其生命力顽强,雄伟挺拔,四季常青,深得高人雅士的赞美。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松树作为一种品德的象征,常常被诗人吟颂。左思《咏史》第二首就把“郁郁涧底松”比作地位低下被迫沉沦的人才。陈毅《青松》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则赞美青松的高洁品格。于武陵所遇的卖松人大概认识到了松树独特的审美价值,因而他期望在繁华的长安街上,富贵人家也能赏识松树,买他的松树苗去栽培、观赏。但可惜,“翠楼人”不买他的账!他们看中夭桃秾李,看不上“瘦叶”“淡花”的松树。因此,所卖非人,这个不合时宜的卖松人无法获利,枉自让松树沾染了六街的灰尘。诗人既肯定卖松人的天真,又怜悯他的困窘,“怜君意独真”,诗在客观的描述中,又包含着对世态人情的不屑和对卖松人的微讽,其情感态度是复杂微妙的。

据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称:“武陵,名邺,以字行……大中(唐宣宗年号,公元847—860年)时,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避地嘿嘿,语不及荣贵,少与时辈交游。”可见于武陵科场失意后,绝意仕途,渴望归隐,以为世人皆醉我独醒。他是不愿再到长安去奔走追逐,以求荣华富贵的。无形中,诗人也认同了松树的傲岸高洁,自认为是不与世俗为伍的人才。也因此,才有对卖松人委婉的讽刺。心中有郁积,一旦感遇外物,发而为诗,物我常难分难解。该诗虽即事名篇,也可当隐喻看待。

诗人珍爱松树独特的审美价值,知道无法与他人共赏,只能孤芳自赏。卖松人认识到松树的审美价值,渴望别人也能欣赏,因此试探着与别人交流。“翠楼人”根本认识不到松树的审美价值,对松树不屑一顾。诗人——卖松人——翠楼人,他们对松树的不同审美态度值得我们回味再三。

(张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