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鸢图诗》原文赏析-徐渭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5-01 03:53

风鸢图诗原文

风鸢图诗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风鸢图诗赏析

《风鸢图》是作者晚年的得意之作,乃慕北宋画家郭恕先作《风鸢图》韵事而拟作,画成后,每图配诗一首,共二十五首,以尽其兴。这里只选其中一首。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放风筝需要结实的长线,所以此诗开始就以搓线起兴。两句一连出三个“搓”字,极有一唱三叹之趣。放风筝用的线是较细的麻绳,这绳既不能用柳棉(柳絮)搓,也不能用柳条搓。可知首句“柳条搓线絮搓棉”,是作者结合春风杨柳的景色而产生的浪漫想象。据载郭恕先曾戏弄求画者,故意在匹素上画一个小童放风筝,引线数丈满之,这很使诗人神往。“搓够千寻”(一寻为八尺)也够夸张了,似乎没有八千尺长绳就别“放纸鸢”。诗人这样唱时,使人感到他兴致很高,不禁也受到他高兴情绪的感染。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消得”是反诘语气,意即不消春风多少力,耐人寻味的是“带将儿辈上青天”,这里的“儿辈”,似乎本应指纸鸢而言,联上句意即不消春风多少力,便将这些纸鸢送上了青天。然而“儿辈”二字,其实是指放风筝的儿童,他们的心完全系在风筝上了,所以纸鸢上天也等于“带将儿辈上青天”了,于是这句便有双关之妙。这还仅限于字面意义,最有意思的是,这两句还构成了一个象征意义,就像薛宝钗《柳絮词》所祈愿“好风凭借力,送我向青云”一样,作者希望好风吹送儿辈上天,实际也包含有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深情的祝福:愿儿辈比我辈更加有造化吧!正是这种象征意义,使诗境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读者不可只当放风筝去读。

(周啸天)

【作者】

徐渭(1521-1593),字文长,一字文清,号天池、天池山人、青藤山人、山阴布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工诗文、书画、杂剧。但科场失意,屡试不中。为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僚,对抗击倭寇多有策划。胡得罪被杀后,终身潦倒。诗文主张独创,反对模拟。有《徐文长三集》《徐文长逸稿》《徐文长佚草》《四声猿》等。

【相关阅读】

更多徐渭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