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入彭蠡湖口》原文翻译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8 19:39

入彭蠡湖口原文

入彭蠡湖口

谢灵运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注释】

1、水宿:寄居舟船。

2、骤:急速。回合:回转靠拢。

3、圻(qí)岸:崖岸。崩奔:粉碎奔流的冲击。

4、狖(yòu):猿类动物。

5、浥:湿润。馥(fù):芳香。芳荪:香草。

6、屯:停留,聚集。

7、石镜:山名,因有圆石能照见人形而称,为入湖口后的一处名胜。

8、松门:山名,因从湖口至此两岸遍植青松而称,在今江西都昌南二十里。

9、三江句:《尚书·禹贡》郑玄注:“三江分于彭蠡,为三孔,东入海。”

10、九派:长江的九条支流。晋郭璞《江赋》:“流九派于浔阳。”

11、灵物:指下言“金膏”、“水碧”。郄:同“吝”,珍惜。

12、异人:指神仙。秘:隐藏。

13、金膏:仙药。《穆天子传》:“河伯示汝黄金之膏。”

14、水碧:水玉。《山海经》:“耿山多水碧。”缀流温:指玉失去了水流的温润。缀通“辍”,停止。

15、千里:乐曲名。此暗用旧题苏武诗“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之意。

16、绝:断裂。弥敦:更加深厚。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原文翻译赏析

入彭蠡湖口赏析

离了京城,诗人一路风尘仆仆,直赴临川而去。路上,他先有《道路忆山中》之作,觉得自己有家归不得的遭遇和拂之不去的乡思,就像当年楚大夫屈原一样;接着进入江西鄱阳湖,又有了这首《入彭蠡湖口》诗。

旅途的劳累和艰辛,在诗的一开始便被开宗明义地点了出来:“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其中一个“倦”和一个“难”字互为因果,组成了贯通于全诗的主动脉。一般来说,人的主观感受与外界景物之间常常会产生一种交互影响。诗人受谗被贬,身心俱倦,自然会觉得途中风波难测;而沿途山行水宿的艰辛,也必然会让本已疲惫的身心感到更加厌倦。而这,恰恰就是诗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因而接着两句写遇洲岛猛然分开又急速汇合,不断冲击岸崖后又集聚奔流,既为“难”字作注,同时也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当时起伏不定的心潮。尽管眼前时有清景,耳边多有哀音,然而这日夜晨昏所带给诗人的不是通常的赏心悦目,而是“千念”和“万感”的汇集和充盈。为了排解这种郁抑,诗人攀上庐山之东的石镜山,又穿过松林来到湖中的松门山顶,举目眺望。他在企盼有灵物异人来点拨他的心智,让东去的江水洗涤他的积虑。可是事与愿违,当他面对浩浩荡荡、莽莽苍苍的三江九派,却没有看到前人所描写的“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魂”和江神所居“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郭璞《江赋》)的情形,于是一种“天地闭,贤人隐”的莫名惆怅,便因此更加弥漫开来,以至最终笼罩了他的整个心灵。诗人不禁弹起了《千里别鹤》的古琴曲,想让“黄鹤一远别,千里顾徘徊”的古韵来稀释一下浓重的忧思,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哀怨的琴弦突然断绝,只剩下悠长的余音袅袅不绝,久久回荡在茫茫无边的江天,回荡在诗人幽怨憔悴的心间……

诗人确实是倦了,旅途风波之难与灵物异人之隐,使他在自然和人生道路的艰难跋涉中,都深感身心交瘁、举步蹒跚了。

这首诗写得境界阔大,笔致跳荡,景、情、理融合无间,在艺术手法上已开唐代杜甫、韩愈一派大手笔之先,是最能体现谢灵运山水诗成就的典范之作。

更多谢灵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