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作》(录三)原文赏析-吴嘉纪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30 17:22

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作(录三)

吴嘉纪

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作其一原文赏析

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作其一

称贷盐贾钱,三月五倍利。伤此饥馑年,追呼杂胥吏。

其奴吃灶户,牙爪虎不异。腐儒骨棱棱,随俗受骂詈。

秋清发茱萸,偿钱期已至。空手我何之?乡庐聊弃置!

【赏析】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云:“野人处境,至为穷厄。”此诗即自述其贫厄至借贷的窘状。

诗开门见山便将其穷迫之状告诉读者:“称贷盐贾钱,三月五倍利。”诗人没有具体描述其贫乏情况,只言借贷一事。借贷是贫乏的顶点,是不能自存者无计之计,而三月五倍的高利贷,则非走投无路者决不肯借,于此可见其穷厄的程度。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本已债台高筑,又逢荒年,债主和催科的胥吏交相催逼。“其奴吃灶户,牙爪虎不异”,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债主、胥吏如狼似虎的凶残面目。诗人定是深受其害,不然不会有如此入木三分的描写。接着诗人便道出了自己的遭遇:“腐儒骨棱棱,随俗受骂詈。”“腐儒”,迂腐的读书人,乃诗人自称。儒生在社会上一向是受人尊敬的,此时骨瘦如柴的诗人与普通灶户一样受到詈骂,债主和胥吏只认钱。由此可见清统治者对汉族普通知识分子的态度,连历代统治者对知识分子表面上的一点尊敬也弃置净尽。

“秋清发茱萸,偿钱期已至。空手我何之?乡庐聊弃置!”写诗人无力偿债,弃家而走。秋至而重阳节到,重阳节是茱萸会的日子,古代读书人尤喜于重阳登高饮菊酒,插茱萸,吟诗作赋。而诗人此时绝无此雅兴,因为还债期已到,他却身无分文,手中空空。诗人百计营谋,不知计之所出,禁不住自问:“我何之?”只得“乡庐聊弃置”,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古代读书人向以信守诺言为美德,此时诗人违诺而逃,足见其境况之窘,又足见债主之不义,不然以诗人的品格是会舍身以取义的。

此诗所叙为借债之苦。不仅写了诗人借债后所历种种遭遇,而且抒发了他心灵深处的各种痛苦,无法隐忍的屈辱,刻骨铭心的恨,叙事与抒情在诗人笔下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描述“其奴吃灶户,牙爪虎不异”后,紧接着写了自己的感受:“腐儒骨棱棱,随俗受骂詈。”封建社会的读书人皆以清高为尚,不从流俗,不媚权贵,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是其例。吴嘉纪性情孤狷,不谐俗,此时竟受乡里小儿詈骂,心情当是何等痛苦!诗人用这两句话向读者敞开了自己的心扉,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深厚情感。

《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作》(录三)原文赏析-吴嘉纪作品

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作其二原文赏析

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作其二

日傍故园落,洲洲芦花开。新雁此时至,孤鸣夕悲哀。

我亦始离群,行坐无好怀。长谣思同心,道阻不可偕。

风末闻棹歌,何人远溯洄?呼儿匿草中,叱咤债主来。

【赏析】

此诗为诗人出逃六灶河的一个傍晚所作,抒其情怀。

“日傍故园落,洲洲芦花开。新雁此时至,孤鸣夕悲哀”,描绘了一幅黄昏的景色:太阳从昔日家园方向悄悄落下,芦花在水洲中竞相开放。此时一只大雁飞来,在夕阳中孤独地哀鸣。这是一个令人黯然神伤的傍晚,太阳偏偏傍着故园落,引起诗人无限的故园之思。水洲中的芦花无端撩拨诗人的心绪,孤鸣的飞雁使诗人想到了自己。落日、芦花、飞雁,这些随处可见之物,在困顿穷厄的诗人眼中都染上了感伤的色彩,形成一种悲哀的意境。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诗人吐露了自己的情怀,他感到自己也与那孤雁一样,离开了家人、朋友,出逃在外,很孤独。他思念那些知己,道路阻隔,不能相见。这一切使诗人“行坐无好怀”,心情很不好。

“无好怀”“思同心”,是他在逃债中紧张心情的片刻松弛,一阵风吹来,把声声船歌送进诗人耳鼓,他猜想是“何人远溯洄”?

尾联笔锋逆转,“呼儿匿草中,叱咤债主来”,如大棒当头,诗人的心又缩紧了,血淋淋的现实几乎把他逼上了绝境。淡淡几笔,令人强烈地感到生活的残酷、债主的凶恶。

《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作》(录三)原文赏析-吴嘉纪作品

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作其三原文赏析

【赏析】

诗人的生活每况愈下,严酷的现实把以教书卖文为生的读书人逼上了一条陌生的道路。这首诗所叙,正是诗人在这条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

“盐贵贾欢甚,索盐不索钱”,开门见山道出事之起因及盐商高利贷者投机倒把的伎俩。因为盐价提高,商人要盐不要钱,以便囤积居奇,获取暴利。为生计所迫,诗人只得“黾勉更东去,牵船买卤还”,和灶户走上了同一条道路,这对诗人来说是何等艰难!他是一个书生,牵船买卤无其能,也无其力。何况当时的读书人以劳心为业,一日杂灶户间,其心中当是何等滋味!但是“买卤还”并非事之完结,而是开端,还得把卤变成盐。为此,诗人不得不“中夜起披衣,牢盆赁人煎”。“牢盆”是煮盐的器具。诗人本非灶户,为盐商所迫不得不“赁人煎”,要果腹,他比灶户们又难一重。

“中夜起披衣”非为读书,非为寻幽探胜,而是为煎盐,此时此刻诗人当作何想,诗中没有透露,只有诗人所见夜幕下盐乡的原野:“蟋蟀无宇托,愁音遍野田”,这两句明写蟋蟀,暗喻民生凋敝。人没有房屋住,蟋蟀自然无宇可托,遍野的愁音有蟋蟀的哀鸣,更多的是灶户们的悲叹。北斗星低低地照着大地,诗人四顾,自己身处霜露间,也与蟋蟀一样无处托身。

“贾子尔何人?使我夜不眠!”是质问贾子,也是质问整个社会。诗人谴责贾子为了钱财丧尽天良。也是谴责清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刮尽民财。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如今诗人不但不能“兼善天下”,不能救民于水火,连自己果腹也需“夜不眠”,心中愤懑当何等深!

(赵永纪董田语)

《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作》(录三)原文赏析-吴嘉纪作品

【作者】

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安丰场人。明诸生,入清后不再应试。曾游历扬州等地,与名士周亮工交往。后隐居家乡,熟悉盐民疾苦。晚年贫病交困,穷困而死。其诗有揭露清兵暴行的内容,但更多是反映民间疾苦。风格遒劲,朴素清新。有《陋轩诗集》。

【相关阅读】

更多吴嘉纪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