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囚》原文赏析-唐庚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9 11:37

讯囚原文

讯囚

唐庚

参军坐厅事,据案嚼齿牙。

引囚到庭下,囚口争喧哗。

参军气益振,声厉语更切:

“自古官中财,一一民膏血。

为吏掌管钥,反窃以自私;

人不汝谁何,如摘颔下髭。

事老恶自张,证佐日月明。

推穷见毛脉,那可口舌争?”

有囚奋然出,请与参军辨:

“参军心如眼,有睫不自见。

参军在场屋,薄薄有声称。

只今作参军,几时得骞腾?

无功食国禄,去窃能几何?

上官乃容隐,曾不加谴呵。

囚今信有罪,参军宜揣分;

等是为贫计,何苦独相困!”

参军噤无语,反顾吏卒羞;

包裹琴与书,明日吾归休。

【注释】

事老:时间久了。

推穷见毛脉:细枝末节都已推究清楚。

有睫不自见:《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即见远不见近之意。

讯囚赏析

这篇作品,从所取的题材和表现的手法看,在揭露现实的古代诗歌中是别开生面的。乍看“讯囚”的题目,也许会联想起“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类的冤狱,以为作者大概要直接叙写贪残官吏无心执法,使百姓们有苦难言;然而,作者反映吏治的腐败,并不从正面落笔。他是大题小做,侧击旁敲,通过上官和下吏相互的讯问攻讦,让他们不打自招,和盘托出了封建吏治的内幕:原来上官窃禄,小吏窃财,大窃小偷,彼此彼此,哪用得着装模作样地坐堂审贼!小吏的回敬,使得参军大人无词以对,再也审不下去,一场讯囚就此结束。

“直把官场作戏场。”这一幕有声有色的闹剧,从头至尾充满了嬉笑怒骂的讽刺意味。第一句“参军坐厅事”,就是一语双关,点出叙事诗的主旨。参军,即“录事参军”,宋时为知府属官,掌文书、纠察等事;但它又是唐代“参军戏”中优伶行当的专名,指扮演官员的滑稽角色。亦官亦伶,亦真亦假,下文参军的语言和动作,正具有这种可笑的两面性。他凭着公案,切齿咬牙,声色俱厉地对囚犯小吏打着官腔:官中财物都是民脂民膏,你这个为吏的,知法犯法,监守自盗,而今恶迹暴露,罪证俱在,看你还能巧口抵赖?紧接着,囚犯“奋然”而起,针锋相对,向参军据“理”抗争:请问,您曾否看到自己的问题?您未做官时还有点小名声,如今飞黄腾达,当了个参军!无功食禄,您的行为与盗窃有何两样?也不过上司包庇,您才没受处分。我认罪,您也该心里有数。咱们一样是千里求官只为财,何苦非要跟我过不去呢?小吏的一番答辩,气壮而势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参军的嘴全给封住了。参军审不倒囚犯,只好羞惭地准备辞官还乡。活剧终场了,揶揄嘲笑之余,人们却要思索:在此官场舞台上演出的,到底是怎么一出戏!

与《讯囚》可以对读的,宋诗中恰好有一首张耒的《有感》,这两首诗的作者,生活的时期相近,他们都对现实政治相当不满,对民生疾苦相当同情,他们不约而同地都以“逢场作戏”来立意遣辞,批判当时的吏治。比较起来,张耒的《有感》是随感式的,写得简略一些;而唐庚《讯囚》讽刺的角度更为新颖,场面的叙写更为具体,声情毕肖,辛辣无比,巧妙地把审判者与被审判者轻轻调换一下位置,便豁然掀开了整个封建官场貌似庄严的帷幕,一下子兜出了大小官吏的丑恶老底,取得了喜剧性的强烈讽刺效果。

(顾复生)

【作者】

唐庚:(1070—1120)字子西,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绍圣进士。受知张商英,擢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贬惠州,会赦北归,道病卒。文采风流,有“小东坡”之称。有《三国杂事》、《唐子西集》、《唐子西文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