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民师书》原文注释赏析-苏轼文言文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6 22:54

答谢民师书作品原文

答谢民师书

苏轼

轼启: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搢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虫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欲有所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已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不宣。

【注释】

[1]谢民师:名举廉,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元符三年,他在广东做幕僚,遇到苏轼从海南岛北归,彼此书信往返,结交为友。

[2]奉违:离别。奉,表示尊敬的用语。

[3]亟:屡次。辱:承蒙。问讯:写信问候。

[4]具:完全。审:明白。起居:指日常生活。

[5]受性:秉性,天生的性格。刚简:刚直简慢。

[6]学迂:学问迂阔,不合时宜。材下:才智低下。

[7]坐废:因事贬谪。累年:多年。

[8]复齿搢绅:再进入士大夫的行列。齿,列。搢绅,古代官员的装束,将笏插在腰带里。

[9]海北:指琼州海峡以北。

[10]惘然:失意的样子。

[11]左右:对受信者的敬词,意谓不敢直接干犯对方,而由其左右转致。雅:指交情。

[12]数:多次。赐:上对下的给予。见临:谓对方来看望自己。

[13]倾盖如故:一见就像老朋友。倾盖,两人乘车偶遇,并车对话,彼此的车盖都向中间斜倾,比喻偶遇便很亲切。

[14]过望:出于望外。

[15]书教:指书信,谓此书信对我很成教诲。杂文:各类文章。

[16]初无定质:本来没有一定的形态。

[17]言之不文,行而不远:语言没有文采,传播就不会远。原话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18]辞达而已:文章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足够了。语出《论语·卫灵公》。

[19]止于达意:只到达意的程度。

[20]疑若不文:谓容易被误认为文采不足。

[21]大不然:远非如此。

[22]妙:指微妙之处。

[23]了然:彻底明白。

[24]千万人而不一遇:千万人中也找不到一个。

[25]不可胜用:谓足够丰富了。

[26]扬雄:字子云,西汉著名学者、文学家。好:喜欢。

[27]文:文饰。说:指内容。

[28]正言之:直截了当地讲出来。

[29]雕虫篆刻:意谓雕琢字句。扬雄做了许多赋后,又后悔,认为这是幼时的雕虫小技,长大后就不屑作了。

[30]《太玄》、《法言》:扬雄的著作,分别模仿《周易》和《论语》而写,他后悔作赋后就去写这样的书。皆是类:都是这一类雕琢字句的东西。

[31]终身雕虫:谓扬雄一生,无论作赋还是写《太玄》、《法言》,实际上都在雕琢字句,前后并无分别。独变其音节:单单改变文字的句法形式,指《太玄》、《法言》的文体与赋不同。

[32]经:经典。扬雄后悔作赋,转而模仿经典。苏轼认为经典与赋的区别在内容而不在语句形式上。

[33]风雅:诗经的《风》和《雅》,代指《诗经》。再变:谓继承发扬《诗经》的传统。

[34]使:假使。

[35]升堂:古人以入门、升堂、入室比喻学问由浅至深的三个境界。

[36]以赋鄙之:指扬雄因为贾谊曾经作过赋而轻视他。

[37]至与句:竟至于把贾谊和司马相如看成同类人物。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在《法言》中说,从赋的角度看,司马相如是“入室”,贾谊是“升堂”。但苏轼认为贾谊的见识、抱负更大,不该与司马相如并提。

[38]陋:指见识低下。比:类。众:多。

[39]欧阳文忠公:欧阳修。

[40]愧悚:惭愧和害怕。

[41]惠力:寺名。谢民师替该寺向苏轼请求“法雨堂”题匾。

[42]局迫:局促,狭窄。

[43]方:将。临江:今江西清江,北宋称临江军。

[44]或:也许。

[45]左右:您。念亲:对乡亲的思念。谢民师是江西人,故云。

[46]峡山寺:即广庆寺,在今广东清远,是古代有名的寺庙。

[47]少留:稍作停留。

[48]愈远:离您越来越远了。

[49]以时自爱:随时保重自己。

[50]不宣:旧时书信末尾的常用套语,不一一陈述的意思。

《答谢民师书》原文注释赏析-苏轼文言文

答谢民师书作品赏析

苏轼于逝世前一年所作的这封书简,今天看来既是他在文艺批评方面的最后一次较集中的论述,也是他一生创作心得的总结,所以特别受到现代研究者的重视。其中对扬雄的评价虽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赞同,但也很有影响;而他用来赞誉谢民师文章的一段话,看来表达了他自己的艺术追求,故此段经常被今人用来评论东坡自己的创作。

理论性更强的是关于“辞达”的论述,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苏轼将孔子的“辞达而已矣”一语作了深刻的阐发,从“了然于心”和“了然于口与手”两方面来说明“辞达”的要旨。“了然于心”就是对事物的真切把握,苏轼指出了这种真切把握的困难,也许外形可以摹写得到,但每一事物内在的微妙之处,就很不容易捕捉,那是像捕捉风和影一样困难的。这里没有讲到如何去把握的方法,但我们也许可以用他的“成竹在胸”之说来补充之。至于“了然于口与手”,那就是说,不但要心里能够把握,而且要有效地表达出来,这便不能不经过技巧上的训练和长期的体会积累了,这方面我们或许也可以用他的“传神论”来作具体例证。

这种“辞达”说的优点是统一了表达的有效性和艺术性。长期以来,“文”即艺术性是被流放在表达的有效性之外的,认为它只是一种附加的润饰,去掉以后只是显得枯燥一点,并不影响表达功能的实现;而在东坡看来,这样就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表达,不能把事物的微妙之处传神地呈现出来,其有效性是很低的。真正的有效性必须包含艺术性在内,因为从事物本身的微妙性质,到心灵对它的捕捉、掌握,再到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这全过程中都贯穿着一种对理想状态的追求,而有效性的理想状态就是艺术性,“是之为辞达”。

更多苏轼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