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岭记》原文翻译赏析-全祖望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6 16:20

梅花岭记作品原文

梅花岭记

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 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蜕,实未尝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 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岩、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 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 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注释】

[注]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清代史学家。

[1]顺治二年乙酉:1645年。乙酉为干支纪年。江都:今江苏扬州。

[2]史忠烈公:史可法。“忠烈”是史可法死后谥号。谱:家谱。此处用为动词,写入家谱。

[3]阁部:史可法为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4]和硕豫亲王:即多铎,清军攻打江南的主帅。

[5]英、霍山师大起:指顺治五、六年(1648—1649)间爆发于英山、霍山(均在今安徽省)的抗清起义,义军以史可法名义号召人民,聚众数千。陈涉之称项燕:项燕为楚国大将,在秦攻灭楚之战中战败自杀。陈涉在楚地起义时,以项燕的名义号召楚人。

[6]白下:南京在历史上的别称。

[7]洪承畴:本为明朝大臣,督师辽东时与清军在松山作战,战败被俘,投降清朝。初时明朝君臣以为洪承畴殉国,崇祯曾设坛祭奠。审知:确实知道。

[8]恚:恨,恼羞成怒。

[9]颜太师以兵解:颜太师即颜真卿,被叛将杀害,死后有尸解成仙的传说。兵解:借死于兵刃而脱离躯壳成仙。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文少保即文天祥,死后传说他在狱中被人授大光明法而超脱于生死。蝉蜕:蝉脱离外壳,比喻人脱离肉身而成道。

[10]出世:成仙。入世:在人间。

[11]丹徒:今江苏镇江。钱烈女:名淑贤,清军攻破扬州时殉城。凡五死而得绝:(钱氏女)先后以自刎、自焚、上吊、服毒等方式并最终求得一死。。

[12]可程:史可法弟。中进士后入翰林院,曾归附李自成,后又降清,不久南归。史可法曾上书朝廷,要求惩处其弟。

[13]踵:追随。兄公:妻子称丈夫之兄为“兄公”。

《梅花岭记》原文翻译赏析-全祖望作品

梅花岭记作品赏析

“时穷节乃见”。当清兵大举南下,进围扬州,镇守扬州的史可法清楚意识到了大厦将倾,无力回天。崇祯自杀后,在南京即位的弘光皇帝昏聩颟顸,贪淫无德,奸党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排斥异己,引起驻守武汉的左良玉兵变,马士英不顾清兵南下,将江北明军调回防御。史可法以阁臣督师,出镇淮扬,却受到马士英掣肘分权。清兵势如破竹,兵临城下。史可法自知国事糜烂至此,已不可为,自己唯有以身殉国。

全祖望这篇《梅花岭记》写史公殉国,只写了两个细节。一是城陷之前,史可法从容委托副将史德威,令他助自己全节;一是城陷之后,史可法欲自杀而为诸将所阻,被清兵所围后坦然自呼自己身份,慷慨就义。寥寥数笔,勾勒出了史可法的忠烈精神。

史公的忠烈精神,在当时就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人们不愿意史可法死,就有了史公未死的传言,各地抗清队伍都纷纷假托史公之名。但全祖望对于这传言并不以为然,把它和颜真卿、文天祥殉节后出现的所谓兵解说、蝉蜕说都视为画蛇添足之举。他认为这些忠义之士的精神长存于天地之间,不必假借神仙之说,自能不朽。

全祖望还记载了另外一些忠烈之士,有扬州城破之日战死的副使马鸣騄、太守任民育以及都督刘肇基等。全祖望还特别提到了两位女子,一位也是扬州城破之日自尽殉节的钱烈女,她的墓亦在梅花岭下,史公墓旁。另一位是史公的弟媳,也是为保全名节自裁而死。

梅花岭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山岭,而是很小的一座土丘,梅花遍植,年年花开如雪。岭下史公墓犹在,受到一代代后人的瞻仰追慕。史公的忠烈精神,更将永远受到人们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