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蚕丝·其四》(素丝非常质)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6 08:51

作蚕丝原文

作蚕丝(其四)

南朝民歌

素丝非常质,屈折成绮罗。

敢辞机杼劳,但恐花色多。

《作蚕丝·其四》(素丝非常质)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作蚕丝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描写的是把洁白的蚕丝织成色彩鲜艳的丝织品,实际上表现的是我国古代妇女的高尚的情操和坚贞纯洁的爱情理想。

“素丝非常质,屈折成绮罗。”这两句是写实,是写诗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在把“非常质”的素丝,经过展转曲折的精细加工,把它织成高级丝织品——绮罗。如果作品只写到这里,那它只是一种劳动过程的客观叙述。天才的诗人深知艺术的本质特点在于影响人的感情。因此,她的歌唱并没有停留在这种劳动过程的描写,而是展开想象的翅膀作了由此及彼的飞翔。

“敢辞机杼劳,但恐花色多。”怎敢推辞这种穿经引纬精心织造的劳苦,只是担心花色太多而失去素丝的洁白的本质。从字面看,她还是在写织丝绸的事,与前面的描写是一致的。但读者读过之后,难道仅仅停在织丝绸这件具体事情之上吗?你不会联想到更多更广的内容吗?

首先,你不会从这首诗想到一个人保持纯洁本质的重要吗?丝织品花色太多,会损伤素丝的洁白的美,人花巧太多同样有损于淳朴的品德的美。我们的先哲孔老夫子就说过:“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社会上就有那么一种人,善于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而丧尽天良。这位女诗人正有感于这一点,她就从丝绸的花色联想到人的品德,贵在天然,不能过分雕琢而失其本真。这首诗就是对这种去伪存真,保持天然本色的讴歌,这是女诗人追求高尚品德的表现。

其次,你不会从这首诗联想到纯洁的爱情的可贵吗?我国封建统治阶级总是把妇女当作玩物,宣称妇女是以色事人的,妇女“四德”之中就规定有“妇容”一德。而这首诗的抒情女主人公认识到,爱情靠“花艳惊郎目”是不可久长的。许多妇女年老色衰,被人抛弃,悲剧就是这样造成的。《作蚕丝》共有古辞四首。前两首诗表达了女主人公为爱情而愿意牺牲一切的感情。这首诗则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另一种追求。爱情不能像丝绸那样靠花色多来讨人喜悦;爱情必须像丝绸要保持素丝的洁白一样,必须保持感情的纯洁,不能建立在以色事人的基础之上。“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就是古代妇女高尚的爱情理想。

总之,从这首诗所描写的形象出发,凡涉及去伪存真,保持本色的事,读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叶幼明)

更多南朝民歌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