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妇》原文赏析-罗公升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8 06:54

戍妇原文

戍妇

罗公升

夫戍关西妾在东,东西何处望相从。

只应两处秋宵梦,万一关头得暂逢。

戍妇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诗。诗题《戍妇》,可见女主人公是一个普通戍卒的妻子。丈夫久戍关西,她独处闺中,又正当桂魄初生、轻罗已薄的秋夜,窗外可能还频频传来邻妇们捣衣的砧杵声,这一切,怎能不牵动她的万里愁思?可是,空闺寂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于是,她只得把万一相逢的希望托诸秋梦。

类似题材的作品,在唐人诗歌中很多,如沈佺期的《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张仲素的《秋闺思》:“碧窗斜月霭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分别从不同角度刻画出思妇们的心情:卢家少妇的失望和担忧,长安女子的深情和希冀,秋闺思妇的悲愁和怅惘。罗公升这首诗中的戍妇却与众不同。在与丈夫各分东西、音问不通,不知“何处望相从”的情况下,她既不敢过分乐观、盲目希冀,又不甘长期为失望和担忧所折磨,更不是那种悲悲切切、惘然无措的人,她把与丈夫相逢的侥幸寄托在秋宵梦境!粗粗读去,在边患频繁的宋代,这似乎也不失为一种聊以自慰、以求得暂时的心境宁静的方法;但细细体味:“只应”、“万一”、“暂逢”,字里行间分明又透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真可谓痴绝,凄绝!

此诗前二句的构思显然是受到唐代女诗人陈玉兰《寄夫》诗的启发。陈诗云:“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二诗起句十分相似,都是用“当句对”的手法来突出夫妻相隔天涯的状况,然陈诗仅用“边关”和“吴”来说明二地距离之远,此诗却以“东”、“西”二字相起,先让读者产生一种遥遥相望却不能相聚的心理效应,也就是王闿运所谓的“不能名言,但恰入人意”(《湘绮楼说诗》),接着才用“东西何处望相从”一句挑明补足,这就可以收到较强的艺术效果。

全诗用第一人称写出,语气直率,感情真切,颇有民歌风味。

(陈文华)

【作者】

罗公升:生卒年不详。字时翁,永丰(今属江西)人。以军功授本邑尉。宋亡,曾北游图恢复。有《沧州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