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猛虎行》赏析-悲从心中来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8 03:23

猛虎行原文

猛虎行

《猛虎行》陆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陆机《猛虎行》赏析-悲从心中来

猛虎行赏析

关于《猛虎行》的标题,宋代学者郭茂倩在《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六·猛虎行》解释说:“古辞曰:‘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后人作此题者,或写客行,或写劝勉,或写功业未建的苦闷,或以猛虎喻贪暴苛政,题旨不尽相同。”

陆机的这首《猛虎行》属于写“劝勉”的名篇。

诗的开篇四句引用典故,直接表明君子要有自己的立场。《尸子》记载:“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后人便用“君子不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来形容君子的美德。作者指出,君子即使热得难受也不在恶木的阴下休息,难道是恶木没有枝干不能遮阴吗?只是君子有一些苦心罢了。从深层次来看,作者以恶木、盗泉来比喻自己所处吴亡之初政治环境的恶劣。

“整驾肃时命”四句写道,自己听从君主的任命,不得不整理行装出仕,但面临的路途非常漫长。古人讲究“饥不食猛虎窟,寒不栖野雀林”,而诗人反用这句话,和前两句结合,说明造成自己现在“饥不择食,寒不择栖”的情况是出于无奈。

“日归功未建”六句,说明出仕后只是浪费了时间,并未建立功业。而这个时候崇云临岸而兴起,树枝随着风发出悲鸣,在山谷里时高时低地徘徊长啸,作者内心的矛盾复杂跃然纸上。

最后六句,用乐器中紧绷的琴弦弹不出怯懦的声音,来说明有高风亮节的人,说不出谗言。人生一世,实为不易,如果敞开胸襟,吐出心中不快那更不容易。自己虽然坚持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俯仰古今,想起身世,不免仍有愧负之情。

通过这首诗,作者虽然通过自己在外行役的经历,表达壮志难酬之情,但他直言自己不改“耿介”之怀,通过细致的描写融情于理,打动读者,属于上乘之作。作者为什么会“俯仰愧古今”?这得从其家世说起。

陆机的祖父是三国名将陆逊,父亲陆抗曾任东吴大司马一职,可谓名门之后。不幸的是,在他20岁时,东吴就被西晋所灭。陆机就和他的弟弟陆云隐居到老家,闭门修学长达十年。等他和弟弟再到洛阳时,受到著名文学家张华的器重,被人合称“二陆”。在当时“太康文学”中为代表人物,被人们誉为“太康之英”。李白曾称赞他说:“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而这首可以代表陆机艺术高度的《猛虎行》无论在思想性还是在艺术性上,都有鲜明的特色。

在思想上,作者通过自己的壮志难酬,将魏晋时期混乱的时代特征含蓄地体现出来。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三国后期、晋代东吴的动乱时代,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政权更迭非常频繁,血光之灾常见朝堂。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终日如履薄冰、惶恐不安。如果说阮籍的“穷途之哭”是对日渐沦落时局的控诉,那么,陆机的“亮节难为音”、“俯仰愧古今”等,都是亡国后发自内心的悲鸣。诗人的悲,很大程度上来自自己的家世和人格追求,他用曲折的方式,隐约地点出当时的政治混乱,表示自己虽然志向高远,但还是未能逃脱,这是其悲从中来的根源。

在艺术创作上,《猛虎行》和阮籍的《咏怀》一样,虽是借用乐府歌的形式,却为这种形式注入了婉转的抒情风格,故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词隐。”除此之外,在章法上作者也善于推陈出新,变化显著,除开头四句外,突破乐府古辞的固有章法,为一大特色。除此之外,诗人用词准确,对偶整饬,也是这首诗的另一大艺术特色。诗人用“盗泉”、“恶木”、“猛虎窟”、“野雀林”、“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等一系列工整的对仗和贴切的比喻,将情境推到极致。清学者沈德潜对其评价颇高,称:“士衡诗亦推大家。”

人们都力捧“魏晋风度”,羡慕他们“简约云澹,超然绝俗”,通过这首《猛虎行》便可知道,这豪迈和飘逸下掩藏着多少无奈。

更多陆机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