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古诗赏析-刘方平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5 10:23

春雪原文

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

《春雪》古诗赏析-刘方平作品

春雪赏析

宋玉有一篇《风赋》洋洋洒洒写了四百五十多字,说有风飒然而至,楚襄王披襟当之,问道:“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则对他说:“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并铺陈形容了一番,说明庶人的境地与大王不同,所以不会有大王那种“快哉此风”的感觉。刘方平的《春雪》告诉我们的也是与《风赋》相同的道理,那就是天地无私,人各有异,同样的风花雪月、阴晴寒热,不同境遇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反应,不同的感受,因而美感的反差也由此而生。要说的道理虽然相同,但在表现形式上《春雪》却采用了最短小的五绝。那么,二十个字如何能完成这深刻而复杂的主题呢?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明谢榛《四溟诗话》)。“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是景,也是“诗之媒”,不过为什么样的“情”作“媒”,还不清楚。第三句“君看似花处”,有承有转,若只看承接上意,情之意向仍然不明,因为说雪似花、花似雪在古诗中乃是常见的,如“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唐东方虬《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唐刘禹锡《杨柳枝词》)等等。可见,要真正知道它所孕育的诗之情、“诗之胚”是什么,还得再看下一句——“偏在洛城中”。“洛城中”,一作“洛城东”,刘永济说:“洛城东皆豪贵第宅所在,春雪至此等处,非但不寒而且似花……”(《唐人绝句精华》)其实“洛城中”亦于意无损,因为“城”与“乡”(村)在古诗中,往往就是作为“贫”与“富”两个天地的代表,比如大家熟知的“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张俞《蚕妇》)便是其中的一例。我们联系诗题来看,那意思是说冬天已经结束,突然来了一场春雪,这在那些无饥寒之虑的城里人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难得一见的满足和喜悦,于是这熟悉而又新鲜的飞雪,在他们的眼中便成了花舞空中的美景。所以清沈德潜说:“天寒风雪独宜于富贵之家,却说来蕴藉。”(《唐诗别裁集》)不过“蕴藉”又岂止于此呢,“偏”字之外还暗示了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那就是洛阳之外。“焦虑不堪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也没有感觉”(马克思语),何况那郊野的穷人,好容易在饥寒交迫之中熬过了大雪纷飞的隆冬,盼来了春回大地,谁知又来一场大雪,这对他们来讲还不是什么“没有感觉”的问题,倒是“感觉”强烈,只是不是“似花”,似什么?诗人没有说,但这逝而复回的威胁和灾难,所带来的艰难与怨恨是不难想见的。看来,这首诗的得力之处正在尾句,尾句之中又得力于一个“偏”字,是它构成了虚实两个空间,两种境界,两种生活,两种感情的对比,而诗人的爱与恨,同情与憎恶,也都融入这个对比之中。但由于对比的一方,对比的产生,对比所展现的不同状况,及其所孕育的主题等等,全留在诗外,这就有可能使它大大节省了笔墨。同时,这种高度浓缩、凝练的手法,也就创造出极其空灵含蓄,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而这正是与“赋”迥然不同的诗——特别是绝诗的风调与特色。

(赵其钧)

更多刘方平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