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古诗原文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7 11:54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作品原文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李治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

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旂。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

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

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

李治《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古诗原文赏析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高宗李治。提起李治来,人们常会觉得他简直就是一个窝囊废,差不多和后主刘禅等是一路人。其实纵观唐高宗一生,并无太大的过恶,也没有太荒唐的举止,如果写个“工作总结”的话,成绩倒有不少。

他在统治时期,曾派大将李为帅,一举征服高丽,实现了隋炀帝征兵百万、唐太宗数次讨伐也没有达成的目标。白江口一战,更是杀得倭人千余年来都不敢小看我中华上国。这些事情虽然有唐太宗打下来的好基础,但应该说李治也是比较称职的守成之主,唐代疆域最大的时期就是在他治下的永徽之时。

如果没有武则天乱政一事的话,他的声望肯定会和汉代文景二帝相媲美。但从另一角度看,之所以出现武后专权乱政的局面,又和他过于“仁厚”有关。

武则天在李治生前,虽然把执朝政有些过分,但恐怕还没达到完全将李治玩于股掌之间的程度。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李治能包容,倒是一个比较重感情的好男人、好老公。当然他的性格有些拖泥带水,类似《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那种人。这样的男人是理想的老公,可以相交的朋友,也会是个慈爱的好父亲,但这对于做皇帝来说却都是缺点。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开耀元年(681)七月,当时正是李贤刚刚被诬谋反,废去太子之位后。此时的唐高宗李治身体状态很不好。李弘不明不白地暴卒和李贤“谋反”被废这两件事,对他的打击也是相当大的。阴谋得逞的武则天大概也是想驱逐一下弥漫于宫廷中血腥阴郁的气息,于是给继位为太子的李显重新娶了一个妃子,这个太子妃就是后来的韦后。

李显原来有过一个太子妃,姓赵。赵妃的母亲,是太宗的女儿常乐长公主。武则天对常乐长公主母女很讨厌,居然找个机会把赵妃关起来活活饿死了(据说武则天并未授意饿死赵妃,但看管她的人偷懒,丢进去些生米干柴,让她自己做饭。赵妃锦衣玉食出身,哪里懂得怎么生火做饭,加上心情不好,于是饿病而死)。

另外,同在此时,武则天心爱的女儿太平公主也下嫁给薛绍。太子公主,双喜临门,尤其太平公主更是深得武则天宠爱的女儿,这场皇家盛事自然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可想而知,那时的长安城内,肯定是到处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据载,当时点的灯笼火把把道旁的树木都烤焦了,有的地方窄,公主盛大的车驾过不去,官府下令当场拆墙多处。

当时的唐高宗李治恐怕也略微舒展了一下眉头,写了这篇《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一诗。皇帝带头,小臣们当然不敢落后,纷纷和诗称颂。全唐诗里有九篇《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这样的诗,分别为任希古、刘祎之、郭正一、胡元范等所作。这些诗当然都是大拍马屁之作,我们不看也罢。其中胡元范说的最为卑下,居然说“小臣同百兽,率舞悦尧年”,把自己和牲畜动物们归于一类。不过此人倒也不是无耻之辈,武则天时他坚称裴炎无罪,从而获罪流放琼州(今海南岛)并死在那里。

李治的这首诗,写得辞藻华美,但其中却看不到盎然的诗意,从艺术角度来看,只能算二流。这类诗常有“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之感。不过这首诗华丽中的苍白却正如当时的他,尊贵无比的皇袍中裹着的强自支撑的病弱之躯。

然而,李治当时还不知道,此时太子李显所纳的这个王妃,后来会亲手在汤饼中下毒,将自己的儿子李显毒死;而女儿太平公主嫁的薛绍,也在七年之后,被武则天杖打一百,饿毙于狱中。豪华热闹、盛极一时的盛大婚礼后却是充满死亡色调的黑色阴霾,正所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但李治当时当然不会知道。如果他知道此后的种种结果,恐怕就没兴致说什么“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