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旧宅》古诗赏析-李世民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7 09:09

过旧宅原文

过旧宅

李世民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作者】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陇西成纪(今属甘肃)人,祖籍赵郡隆庆(今河北隆尧)。他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过旧宅》古诗赏析-李世民作品

过旧宅赏析

唐太宗李世民在文治武功方面,堪称天纵神武的一代英主。他在诗歌创作领域,则是一个鼓吹风雅,勇于探索,并取得较大成就的作者。李世民不少诗即事咏怀,写景抒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过旧宅二首》就是这样的一组好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从诗中情景推断,这次“过旧宅”当是李世民即位后于贞观六年(632)巡幸其出生地“武功之别馆”(参见《旧唐书•太宗纪上》及《新唐书•礼乐志》)。

首联“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不仅扣住题目——“过旧宅”,而且暗示帝王身份。“翠辇”和“鸣笳”,都是君主外出巡幸时的车马仪仗。“新丰”是汉置县名,刘邦称帝后,刘太公思归故里,刘邦仿老家丰地街巷另筑一城于关中,并迁故旧居之,以娱太公,后改名为新丰,其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谯邑”,秦置县,为魏皇室本贯所在地;李渊早年仕隋时曾任谯州刺史,其地在今安徽毫州。这里不但以“新丰”“谯邑”借代自己驻跸的武功旧宅,而且隐含君王荣归故里之意。李世民在其他几首创作于武功的诗中一再写到:“寿丘惟旧迹,丰邑乃前基”;“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幸武功庆善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重幸武功》)。衣锦还乡思想情不自禁地流露了出来,和刘邦作《大风歌》相同。

中间两联纯写旧宅眼前景,却很别致。三、四句“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上句的“园荒”,说明主人长年不住;“径新”,说明帝王旧宅毕竟不同于普通官僚地主的废宅,它平时有人守护整葺。下句则由“园荒”引出“苔古”,由“径新”引出“阶斜”。路边阶下布满陈年斑驳的苍苔,花木丛中隐约露出半截斜阶,给人以宁静、幽雅和闲适的艺术美感。“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奇峰突起,以神来之笔写出自然界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景观,前池的水不断流注更新,过去种植的树木年复一年鲜花怒放,诗人似乎从自然界万物更新中,获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的哲理启示!

末联“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一线贯注,结得遒健有力,它既总结全诗,神完意足,又照应首联,突出题旨。这一联和作者《题河中府逍遥楼》断句“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以其宏伟气魄,豪迈情怀,历来为诗论家所赞叹激赏,认为它与汉高祖刘邦“风起云扬之歌同其雄盼,自是帝王气象方侔”(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评汇一》)。

《过旧宅》是李世民代表作之一,它的成功得力于坚实的生活基础。史载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599年)冬出生于“武功别馆”,十八岁随父李渊起兵太原,南征北战,次第削平群雄割据,统一全国,建立我国历史上声威远播的唐王朝。李世民即位后,于贞观六年(632)三十五岁时重临武功旧宅,衣锦荣归,回顾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抚今追昔,感慨殊深,从而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帝京篇序》)的封建令主身份,创作下这组诗。基调昂扬奋发,风格雄浑豪迈,最能反映李世民同类题材诗作的艺术特色。全诗四联八句,通篇对仗,中间两联,偶对工致,尾联一气流走,抒发无限豪情。虽还不是一首严格的五律,却已呈现出初唐律诗萌芽状态中的某些特征。

(杨柳柯继承)

更多李世民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