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5 21:38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古诗全文

昔别若梦中,天涯忽相逢。

洞庭破秋月,纵酒开愁容。

赠剑刻玉字,延平两蛟龙。

送君不尽意,书及雁回峰。

李白《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拼音版:

xī bié ruò mèng zhōng ,tiān yá hū xiàng féng 。

dòng tíng pò qiū yuè ,zòng jiǔ kāi chóu róng 。

zèng jiàn kè yù zì ,yán píng liǎng jiāo lóng 。

sòng jun1 bú jìn yì ,shū jí yàn huí fēng 。

李白《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注释翻译

①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绛州,在今山西省;吕果,人名;使君,汉时称州郡长官为使君,汉以后演化为对州郡官员的尊称;流,流放,古代一种刑罚,即将罪人放逐至边远地区;澧州,古州名,公元555年西魏设置,1912年废州设县。旧时澧州辖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及慈利、石门、临澧、澧县、津市、安乡诸县市,亦曾辖及桑植和湖北鹤峰、松滋、公安等县的部分地区,州治在今澧县澧阳镇。

②惜别:应为昔别,过去分别。

③破秋月:不圆之秋月。喻指家人离散,不得团圆。

④纵酒开愁容:狂饮以消愁。

⑤延平两蛟龙:延平,古渡口名;两蛟龙,指楚国著名宝剑。《中华古今注》载,晋时斗牛间常有紫气,张华知是剑气,于是用雷焕为丰城令,雷掘县狱,得二剑,二人各持一。后二人死,其子分别佩其剑,经延平渡口,其剑均跃入水中,化为两条蛟龙。

⑥书:此指书空,即雁飞。雁在空中成行而飞,其行如字,故称书空。喻指作者陪伴友人。

⑦雁回峰:大雁飞回回雁峰。喻指走出贬谪困境,走向人生旅途新的春天。回雁峰,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其峰势如雁回转,相传雁至衡阳,遇春而回。

李白《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赏析提要及诗中地名

赏析提要: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杲流澧州》此诗为乾元二年(759)遇赦后之作品。此诗以“送君不尽意,书及雁回峰”结尾,抒写出浓重的离情别意。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云:“诗题称绛州、澧州,不称绛郡、澧阳,揆之李集通例,作诗必在乾元改郡为州以后。”此论甚确。

诗中地名:

吕杲(果):约乾元间(758、759)在绛州(今山西绛县)刺史任,后流放澧州(今湖南澧县东南)。李白《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杲流澧州》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杲”,萧本作“果”。

绛州:唐属河东道,即今山西新绛县。

雁回峰: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其峰势如雁回转,相传雁至衡阳而止,遇春而北归。在今湖南衡阳市南。李白《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杲流澧州》有“送君不尽意,书及雁回峰。

澧州:唐江南西道属州,治所即今湖南澧县。

洞庭:洞庭湖,又名云梦泽,在今湖南。李白《远别离》有“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临江王节士歌》有“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有“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有“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有“帝子隔洞庭,青枫满潇湘”。《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叶骚人哀”。《送贺监归四明应制》有“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送长沙陈太守二首》(其二)有“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杲流澧州》有“洞庭破秋月,纵酒开愁容”。《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有“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一)有“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其二)有“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其四)有“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其五)有“帝子潇湘去不返,空余秋草洞庭间”。《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有“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有“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有“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有“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郢门秋怀》有“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书情赠蔡舍人雄》有“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有“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寄从弟宣州长史昭》有“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送郗昂谪巴中》有“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另有《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秋登巴陵望洞庭》。

李白《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