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尉琨伤乱》原文赏析-江淹古诗-南北朝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5 00:22

刘太尉琨伤乱原文

刘太尉琨伤乱

江 淹

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

秦赵值薄蚀,幽并逢虎据。

伊余荷宠灵,感激狥驰骛。

虽无六奇术,冀与张韩遇。

甯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

荀息冒险难,实以忠贞故。

空令日月逝,愧无古人度。

饮马出城壕,北望沙漠路。

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

投袂既愤懑,抚枕怀百虑。

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

时哉苟有会,治乱惟冥数。

【注释】

1、阳九:道书说天厄叫做“阳九”。

2、横:塞也。

3、秦赵:姚泓与石勒所据之地。本句以太阳遭薄蚀比喻祖国土地被异族所侵占。

4、段匹据幽州,刘琨领并州。虎据,喻威武之盛。

5、以上二句言自己受恩感激,为国奔走。刘琨表云:“荷宠三世。”

6、六奇:陈平从刘邦曾六出奇计。

7、张韩:指张良、韩信。

8、春秋时宁戚击牛角而歌,齐桓公举以为大田之官(见《淮南子·主术训》)。上二句本此。

9、春秋时荀息受晋献公命辅奚齐。荀息对献公道:“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见《左传·僖公九年》)上二句本此。

10、末二句是策励之词,言治乱有关天数,不可逆料,且看时运际会如何。

《刘太尉琨伤乱》原文赏析-江淹古诗-南北朝诗歌

刘太尉琨伤乱赏析

这是《杂体三十首》第十五首,拟刘琨。首言国难,次言受恩奋勉,再次言才能有愧于古人,末言功未就,年已衰,但是如逢时会,治乱之数还不可知。本篇激昂悲壮,能得刘诗的声与情。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山东无极县西北)人。永嘉元年(306)怀帝命他任并州刹史,孤军和刘渊、石勒等抗战。建兴四年(316),被石勒所攻,奔幽州段匹,被其所害。他是爱国将领,很有号召力,但不善于抚军,人易聚而又易散,因此致败。他与郭璞,在玄言诗流传时期,同被认为是诗歌发展史的正流。他写有《扶风歌》《答卢谌》(四言八章)、《重答卢谌》(五言)等诗,颇叙他坚决战斗的艰苦之情,渴望救援,悲愤交至。

江淹的《刘太尉琨伤乱》诗,很能体会刘琨的感情,也显示了他自己的爱国情操。

诗开始四句叙史:“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秦赵值薄蚀,幽并逢虎据。”是说大晋王朝遭少见的劫运,天下妖氛纷起。当时秦地除长安外,都为氐羌所据,长安后为匈奴刘粲、刘曜所攻,赵地被羯人石勒所据。幽州是鲜卑族占据的地方,石勒也曾攻入幽州。并州除刘琨守晋阳外,刘渊占了并地大部,曾建都于蒲子和平阳。刘琨《答卢谌诗》首章说:“厄运初遘,阳爻在六(不当位)……横厉纠纷,群妖竞逐……哀我皇晋,痛心在目。”江淹拟诗前四句基本上概括了这些内容。

次四句转入讲刘琨自己:“伊余荷宠灵,感激狥驰骛。”说自己蒙受怀帝恩宠作并州刺史。“灵”,灵祐,这是说国家灵祐,他移文州郡说:“斯乃曩年积诚灵祐之所致。”他由于感激国恩,而奔驰战场。“虽无六奇术,冀与张韩遇”,则是说自己虽不能比陈平,但希望遇到张良、韩信这样的人才来协助。这和刘琨《重赠卢谌》诗“白登幸曲逆(曲逆侯陈平解汉高祖白登山之围),鸿门赖留侯(张良解汉高祖鸿门宴之危),重耳(晋文公)赖五贤,小白(齐桓公)相射钩(管仲曾射桓公中带钩)……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意思相同。

次四句写:“甯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荀息冒险难,实以忠贞故。”是刘琨深一层自述,他自比甯戚之被举为相,又自比荀息那样忠贞。荀息誓以忠贞事晋献公子奚齐,自己也忠贞不贰,因此才深入敌占区,历尽艰险。晋愍帝立时也拜他为大将军都督并州,他上表说:“臣所以冒承宠命者,实欲没身报国,辄死自效,要以致命冠场,尽其臣节。”这和江淹拟诗的情操相同。

下二句言有志无成云:“空令日月逝,愧无古人度。”这二句和刘琨《扶风歌》“功业未及建,光景忽西流”与《谢拜大将军都督并州表》“臣实顽凶,无觊(同冀)古人”的话语相同,自认为惭愧不及古人志量,白白地让岁月流逝。

随后四句却离开忧思,一写沙场景色:“饮马出城壕,北望沙漠路。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这四句写刘琨骑马出晋阳城所见,景中寓情,十分悲壮。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江淹诗后二句由此脱出。诗中如只叙情不写景,就缺少了感染力量,从这里可以看到江淹创作所表现出的美感经验。这四句诗声调协调,也是近于唐音的。

下四句又转入写自己的形象和心情说:“投袂既愤懑,抚枕怀百虑。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 四句是既有形象,又有情思,别开生面。《左传·宣公十四年》讲楚子“投袂而起”,即奋袖起立,表示愤慨的形象。刘琨曾上表说石勒想来袭击,当时形势使他“徒怀愤踊,力不从愿,惭怖征营,痛心疾首”。又《答卢谌书》也说:“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江淹拟诗的这四句,正和这些生活情况和心理的描写相一致。功名未立,是志士的遗憾;黑发变白,也是必然结果。刘琨的形象,真是跃然纸上。

但诗的结尾二句还不像《重赠卢谌诗》写于穷途末路时,讲“何以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而是对战胜强敌,还抱有一定希望,说:“时哉苟有会,治乱惟冥数。”即是说如果时来运转,际遇良机,还有可能驱除敌人,恢复北方,但治乱冥冥中还凭运命!最后一句话虽然是说前途难料,却也符合刘琨孤军抗战,与强敌周旋,在极度艰难险阻中的思想。

凡拟古之作,不似的居多数。江淹拟古,熟知其人、其诗,自然会有神似的地方,加以拟古诗实在是一种再创作,虽然不一定全像所拟的作品,但思想性、艺术性有时还能高于所拟作品,如这首就比刘琨所作还要好些。但刘琨是抗敌战士,他的诗词气毅烈,较江淹为古拙。诗的发展有它的不同阶段,当时的艺术典范,就不会是后人尽能拟仿的了。所以江淹的《杂体诗》,毕竟还是江淹的诗。

江淹这种广泛继承和再创造的做法,是有他的意义的;但别人的生活,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活,江淹自己擅长于写行旅、离别,生活面较窄,所以到晚年就不免“江郎才尽”了。

(王达津)

【诗人名片】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县(今河南兰考)人。出身孤寒,沉静好学,慕司马相如、梁鸿的为人。仕宋历齐入梁为散骑常侍,迁金紫光禄大夫。江诗幽深奇丽处,在宋、齐诗人中和鲍照较相近。

【相关阅读】

更多江淹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