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离别》原文赏析-江淹古诗-南北朝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5 00:22

古离别原文

古离别

江 淹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注释】

1、黄云:言尘埃和云相连而黄。谢灵运《拟邺中集》诗云:“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这句写塞外景象。

2、以上二句言所悲不为感时而是怀远。句法从《古诗》“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二句来。

3、琼树枝:见《别诗三首》(“晨风鸣北林”)注〔六〕。

4、末二句言兔丝寄树,萍寄水,不能移借,比喻人的忠贞。

《古离别》原文赏析-江淹古诗-南北朝诗歌

古离别赏析

江淹有《杂体三十首》,拟汉、魏、晋、宋诸家五言诗。本篇原列第一首,是拟古诗,写思妇怀征夫。

江淹写《杂体诗》三十首,序文中表示前人对诗人评价难以一致,他的杂拟是为了兼收众长,可见他的杂拟诗有创作上的积极意义。《拟古》诗是陆机、陶渊明都写过的,谢灵运的《邺中集》更是江淹的先驱,叫做杂体意思也就是不同风格的诗的拟作。江淹《杂体诗》从古诗到鲍照、汤惠休,实际也代表五言的发展史,其中陶征士潜还列谢灵运之前,可见对陶诗的重视。不过他的模拟,在思想内容上或力求接近,而就整体风格讲,所写成的还是江淹诗,他并不求乱真,也不能乱真。

这首诗《古离别》就是学《古诗》的,文字已不像《古诗》那样古朴,只能说是取《古诗》之神,但时间、空间、景物所写都已达极细致的程度。

诗开始两句,写征人到雁门关。南朝人写边塞,纯属想象,但可能反映南人怀想北国的心情。首二句近古乐府,但次句“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写塞北风光真切,却已近唐音。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又是六朝诗格。“不惜蕙草晚”句,是活用《古诗十九首》“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的意思,但一反其意,却说“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即不惜自己衰老,只是悬念远征人在道路上寒冷。悬念之深,更是得《古诗》之神。诗的层次渐深。

江淹诗的特点在曲折反复。下面六句,进一步明点离别,明说长相忆而不能相见,明表相爱不渝的深情。句中又多采《古诗十九首》中的词与意。“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虽不及《古诗十九首》“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的自然浑成,也别具一格。“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这两句用比,首句言希望,次句恰恰写出事实一定与愿望相反,琼树枝是没有谁可能见到的。《古诗》中虽没有这样的比,但用笔自然仍然可以说是传《古诗》的神。这二句又与上两句衔接很密,写到这里才是接近心理底层。

最后两句才是要表达的深层思想,即结发为夫妻,就依托终身,恩爱不移。“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所比都有《古诗》或前人诗为根据,“菟丝”见《冉冉孤生竹》“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水萍”见《艺文类聚》引郭璞《萍赞》“萍之在水,犹卉植地”,又引《淮南子》“夫萍树根于水”,都指萍水相依,又引何晏诗“愿为绿(同萍)草,托身寄清池”,更是本诗所据。“菟丝”及“水萍”,就是所寄不移的确切根据,并不是一般比喻,而是坚定的誓言。

就这一诗通首来看,正如严羽《沧浪诗话》所说“江淹拟古最优”,皎然所评“情远词丽”,明张文光《汇文通集序》所说“综注(典)赅博,叙事畅通,布景淋漓,写情透切”,真是既得《古诗》之神,又有自己独特风格。他的《自序》中说:“所与神游者,惟陈留袁淑明耳(友人)。”他的《杂体》拟古诗,实际也是与古代诗人神游,多方面吸取诗人品德和审美经验,于此悟入,《沧浪诗话》也很可能从江淹拟古诗作中得到启发。

(王达津)

【诗人名片】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县(今河南兰考)人。出身孤寒,沉静好学,慕司马相如、梁鸿的为人。仕宋历齐入梁为散骑常侍,迁金紫光禄大夫。江诗幽深奇丽处,在宋、齐诗人中和鲍照较相近。

更多江淹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