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杂感》原文赏析-洪昇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2 11:36

衢州杂感原文

衢州杂感

洪昇

城荒孤树立云根,水退清溪露石痕。

鼓角秋风寒似塞,牛羊落日废如村。

漂零自分儒生贱,干谒方知长吏尊。

那得为农成独往,瓦盆盛酒对儿孙?

衢州杂感赏析

这首七律通过写水灾之后衢州城的萧条冷落,来抒发自己身世漂泊之叹。

“城荒孤树立云根,水退清溪露石痕。”一场特大的洪水淹过衢州城,洪水过后,一片荒凉。“城荒”二字,正概括地道出了这一状况。诗的首联即围绕一个“荒”字,采用景物渲染之法落笔。洪灾过后,逃荒者众,城中人烟稀少,显得异常孤寂。于是诗人就用孤零零的一株树挺立在天边的云际,对“荒”字加以烘托。次句亦然。洪水退后,溪水逐渐变清,水中的石头也慢慢地显露出来。但洪水冲刷过的地方,却仍然留有枯枝杂草、水的泡沫等物。这些洪水冲过留下的痕迹,同样可以化景物为情思,引起人们心中阵阵凄楚之情。这里,特别还要提一下第一句中的“孤树立云根”,因为这五个字还具有象征意义,那挺立在天边云际的一株孤树,可以看成是四处漂泊的诗人自己的化身。故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人,甚得所谓“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之妙。

颔联两句仍继续写城荒,不过手法有所改变,由景物渲染变为对景吐露主观感受:“鼓角秋风寒似塞,牛羊落日废如村。”出句写对听的感受,重在一个“寒”字;对句写对看的感受,重在一个“废”字。洪灾过后的衢州,秋风瑟瑟,空中传来一阵阵鼓角悲鸣声,不免使人有身处边塞感。本来“鼓角秋风”随处皆有,但一经用“塞”字加以比拟,则顿觉气格大异,凄凉旷漠的景致便突兀而生。对句由写对听的感受,移向写对看的感受。诗人选取乡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养牛喂羊,来表现衢州的巨变。昔日的衢州城,城市繁华,人烟稠密,而今却如同乡村,连成群的牛羊都可以在大街上乱跑乱窜,一种“废”的感受便很自然地从心中生出。

荒凉的灾后之景,引发了诗人自身凄凉之意,颈联两句便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转入写对自己仕途的哀伤:“漂零自分儒生贱,干谒方知长吏尊。”洪昇夙怀大志,却未能踏上仕途。他在四十三岁前,长期在京师过着国子监生的生活,而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演出《长生殿》得罪削籍回乡,从此更失去了仕途的机会,故此诗当作于其当国子监生之前二十来岁时。诗人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八方干谒的结果,却始终未能谋得一官半职。颈联这两句诗,正是对自己未能步入仕途的无限感慨。“长吏尊”同“儒生贱”的两相对映,益发显出不仕之悲。

既然仕途如此悲哀,又如何从这种悲哀中解脱出来呢?诗之尾联提出了解脱的办法:“那得为农成独往,瓦盆盛酒对儿孙?”这两句诗系从杜甫《少年行》“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脱化而来。杜甫《少年行》作于在蜀时,诗以故作的旷达之语,抒发了内心忧郁之情。洪昇此诗也一样。“独往”,意谓不同世人交往,一个人独自往来,语出自《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至贵。”从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巴不得想早日为农,不与世人交酬,成为一个独来独往之人,但联系颈联的内容,可知尾联作者所表达的企望之事,实在是迫不得已之计,于放达之外饱含无限辛酸。

洪昇诗学唐人,尤其是杜甫,这在五、七言律诗方面尤其显著。这首诗语言浑朴,发情深沉,看似平淡,却别具风致,其气韵神味,格意思旨,几可逼真唐人,甚得少陵沉郁顿挫之美,实属学杜而得其神者。

(迟乃鹏)

【作者】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国子监生。以传奇《长生殿》最著名。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在佟皇后丧期内演出此剧,被革职处分。归乡后生活潦倒。年六十,在浙江吴兴(今湖州市)因醉酒落水而死。有《稗畦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