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三首(选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3 19:53

羌村三首其一原文翻译赏析

羌村三首其一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注释】

峥嵘:原本形容山之高峻陡峭的样子,这里是用来形容云峰。赤云西:赤云之西。因太阳在云的西边,古人当时不知道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而是认为太阳在走,所以有“日脚”之说。这两句是写未到达时的黄昏远望。

柴门:用树枝柴木做成的门,一向是穷苦人家所用,这里是代指杜甫的家。鸟雀噪:因为有人来,所以宿鸟闻人声而惊喧。归客:指杜甫自己。

妻孥:指自己的妻子。怪我在:惊讶我的突然出现,虽然杜甫的妻子以前接到过杜甫的书信,知道他未死,可是当丈夫一旦真的出现在眼前时,仍不免惊疑,所有的反应也只是发愣,所以说是“怪我在”。

这句是说诧异过后,心情恢复平静,方才相信所见是真,一时间悲喜交加,泪水也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生还:活着回来。遂:指如愿以偿。

歔欷:指悲泣感叹之声。这两句是写邻人对诗人归来的关心和途中经历的同情,而就在这些悲泣声中,我们也能够听出家乡的父老们对于这位爱国诗人的赞叹。

夜阑:深夜。更:复,夜深了本应当去睡觉,可诗人反倒高烧蜡烛,所以说“更”。之所以有此举,是因为九死一生后得以生还,和家人又是久别重逢,心情自然十分兴奋,对当下的处境十分欣喜,不忍去睡也无法入睡,故高烧蜡烛,坐于灯前,面面相对,仍然疑心恐是在梦中。

【译文】

高高的一片红云密布村西,灿烂的夕阳落下平地。柴门前的鸟雀吱吱欢噪,归客行走千里才回到这里。妻子儿女惊怪我还活着,心神稍定便擦拭泪涕。世道到处动乱不止,使我长期漂泊四方浪迹。现在人活着回来,可算是偶然的遂意。邻居满满地墙头围观,有的感叹,有的抽泣。深夜里燃起蜡烛,大家对坐,好像梦中会齐。

羌村三首(选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羌村三首其三原文翻译赏析

羌村三首其三

【原文】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注释】

驱鸡上树木:让鸡在树木上栖息。

问:问遗,也就是携带着礼物去慰问人,也指以物遥赠。这里是说家乡的父老们带着酒来看望杜甫。

榼:酒器。浊、清:指酒的颜色清浊不一。

苦辞酒味薄:是说父老们以为酒味劣薄而再三致歉。苦辞:再三地说,觉得很是抱歉。唐人的习惯用语,另有“苦忆”、“苦爱”等。写出了父老们的热情和淳厚,并且说出了酒味薄的原因:连年战乱,导致了田地荒芜,黍粱减产,因而也导致所酿之酒味道寡淡劣薄。

为父老歌:一是为了表示感谢,二是为了宽慰父老。但又因强为欢笑,所以说“歌”也就变成了“哭”。

杜甫作为一个“自比稷与契”的爱国诗人,一直是“穷年忧黎元”,而此时他又正在做左拾遗,然而面对着眼前如此灾难深重的“黎元”,不但不能解决他们的困难,并且又喝着他们送来的酒,怎么会不生发出感叹,又怎么会不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呢?

【译文】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着礼物,倒上一杯杯的浊酒和清酒。

一再地解释说:“酒味为什么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孩儿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生活里,领受你们深厚的情谊,真是惭愧啊!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悲伤之甚。

【赏析】

诗作于至德二年(757)秋天。杜甫就在这年五月,被任命为左拾遗,因房琯被罢相,杜甫上书为之援救辩护,触怒了肃宗,几乎导致获罪。从此以后肃宗便对他厌弃疏远,八月间准许他回鄜州的羌村去探望家小,实际上是趁机将他疏远流放,这对杜甫的仕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却给了诗人一个得以深入民间体察民生疾苦的机会。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