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宜兴》原文赏析-曾幾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3 00:05

发宜兴原文

发宜兴

曾幾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

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

发宜兴赏析

曾幾在绍兴十二年(1142)将近六十岁时,曾客居宜兴数月,作有《宜兴邵智卿天远堂》、《游张公洞》等诗。本篇是他离开宜兴时所作。他在《宜兴邵智卿天远堂》诗中说:“问君许作邻翁否?阳羡溪边即买田。”看来并未实现久居阳羡(即江苏宜兴)的愿望。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首联自叙年将六十而又有挈家远行之举,扣诗题“发宜兴”。垂垂,是渐近的意思,常与“老”连用。铁头船,指船头包有铁皮的船。以垂暮之年而又携家奔波道途,生活之不安定与老境之可伤不难想见。“又”字凄然,包蕴了宋室南渡以来一系列播迁流离、羁旅行役之苦。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李商隐《奠令狐公文》有“故山峨峨,玉谿在中”之语,这里疑即以“玉溪”为故乡的代称。颔联出句承上,说自己客居宜兴时日之短,见生活之不安定;对句启下,说自己虽归故山,而囊空如洗,见生活之清贫与作吏之清廉。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说:“平生取与,一断以义,三仕岭外,家无南物。”足资参证。

颈联承“归去”,设想回到故居后的情景:“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曾幾南渡后曾先后寓居上饶、山阴,这里所说的“观水观山”之地,未详所指,当指山水幽胜之乡。回去之后,闲居无事,但以观山赏水为务,遇到山水佳胜之处,恐不免因此废食。这里流露了对归隐之地清绝山水的神往,也透露出对赋闲生活的怅惘之情。表面上看,作者颇为闲适,实际上是故作排遣。下句的风雨,显系代指时势。“忧愁风雨”,本来是曾幾这样的爱国士大夫的夙心,但却说“听风听雨不妨眠”,似乎与己漠不相关,言外自含“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杜甫句)一类感慨。所谓“不妨”,正是虽不应如此,却不得不如此的意思。这一联语调轻松,意态闲逸,骨子里却隐含一缕无可奈何之情。陈衍《宋诗精华录》评论说:“茶山诗长处,有手挥目送之乐,如此诗第三段是也。”似乎只看到轻松闲适的一面,尚未联系作者身世。

“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布袜青鞋梦,指出世隐居之想与遨游山水之愿。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此用其辞意。张公,指宜兴境内的胜迹张公洞。作者《游张公洞》诗说:“张公洞府未著脚,向人浪说游荆溪(即宜兴)。”可见其风景的幽胜。善权,指善卷洞,在宜兴西南螺岩山上,与张公洞同为宜兴境内两个古洞,唐人已有纪游诗,至今犹为游览胜地。末联再回应题目,说从今以后,如果作徜徉山水之想,不是到张公洞,就是到善卷洞。对即将离开的宜兴表露了眷恋的情绪。

这首诗题为“发宜兴”,但除首、尾两联照应、回抱题目外,主要部分(颔、颈两联)却是想象归家后的情景。诗人所要抒发的,是由“发宜兴”所引起的身世之感,“纪行”并非主体,述怀才是中心。诗的整体构思正是围绕着述怀这个中心的。

曾幾是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曾因触忤秦桧去职。在写这首诗的头一年十二月,名将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抗金形势发生巨大逆转。结合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诗中所抒写的那种身世境遇之慨便不难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了。

(刘学锴)

【作者】

曾幾:(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其先居赣州(治所在今江西赣州)。入太学,后任将仕郎,赐上舍出身。南宋初,提刑江西、浙西。主张抗金,为秦桧排斥。后官至敷文阁待制,以左通议大夫致仕。谥文清。论诗与吕本中相类,亦主活法与顿悟。陆游曾师事之。有《茶山集》。

【相关阅读】

更多曾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