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车盖亭》(其三)原文赏析-蔡确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2 18:21

夏日登车盖亭原文

夏日登车盖亭(其三)

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觉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夏日登车盖亭赏析

蔡确于嘉祐四年(1059)中进士,元丰五年(1082)拜尚书右仆射,元祐中,罢知陈州,以弟蔡砥赃败,夺职,徙安州(今湖北安陆),夏日登车盖亭,作十诗,此其第三首。《尧山堂外记》载:“时吴处厚笺注以闻,其略云:五篇涉讥讽。‘何处机心惊白马,谁人怒剑逐青蝇’———以讥谗谮之人;‘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讥新进用事之臣;‘睡起莞然成独笑’———方今朝廷清明,不知确笑何事……”这里倒不妨探求一下作者究竟“笑何事”以及全诗主旨。

这首诗,着意刻画了作者贬官后的闲散之态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本题第一首诗曰:“公事无多客亦稀,朱衣小吏不须随。溪潭直上虚亭里,卧展柴桑处士诗”,就是对他那种官冷事闲生活的写照。不过,它没有本诗写得委婉深切。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纸屏”,即纸屏风,以藤皮茧纸制成,取其雅致通风,屏上常以梅花蝴蝶为饰。这两句说:游亭之后,便躺在纸屏遮挡的石枕、竹方床上,看了一会陶渊明的诗(“卧展柴桑处士诗”),感到有些倦怠,便随手抛书,美美地睡了一觉。诗人是“夏日登车盖亭”的,因而,读了“纸屏、石枕、方竹床”,使人顿觉气清意爽;读了“手倦抛书、午梦长”,顿见诗人闲散之态;并且从“午梦长”中,还透出一点半隐半露的消息,这要联系下文来理解。

“睡觉莞然成独笑”,梦醒之后,诗人为什么要“莞然”一笑?他“独笑”什么?诗人所读的书,是“柴桑处士诗”;诗人所做的梦,显然也是耕樵处士之梦;梦中是处士,醒来是谪官,想想昔为布衣平民(“持正二十许时,家苦贫,衣服垢蔽。”事见《懒真子》),红运一来,金榜题名,好运一交,骤升相位,飞祸一降,谪居此州,这不都如大梦一场么?诗人“莞然独笑”,显然是在“午梦长”中有所妙悟;从而领略到人生如梦,富贵如云烟。由此,他想到了归隐;想到归隐,马上便有隐者的呼唤———“数声渔笛在沧浪。”听到这些,他的归隐之情就更加迫切了!

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一首《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诗一方面明示自己“万事不关心”,一方面又描摹自己聆听“渔歌入浦深”的情状,所以归隐的题旨比较明显。而蔡确此首,却仅以“莞然独笑”、“数声渔笛”示旨,这就比王维之诗更形委婉;更具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楚辞章句》注曰:“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描写闲散生活,抒发归隐之志,不满社会现实,便是本诗的主旨。

(傅经顺)

【作者】

蔡确:(1037—1093)字持正,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嘉祐四年(1059)进士。历知制诰、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元丰五年(1042),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哲宗立,转左仆射。元祐中罢相,知陈州,夺职徙安州,又徙邓州。坐讥讪,贬为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卒于贬所。

更多蔡确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