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天命,报天成"出处意思赏析-封禅泰山的趣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9 23:24

受天命,报天成出自张说《唐封泰山乐章·豫和六首》:挹泰坛,紫泰清。受天命,报天成。竦皇心,荐乐声。志上达,歌下迎。亿上帝,临下庭。骑日月,陪列星。嘉视信,大糦馨。澹神心,醉皇灵。……(下略)

作品原文

唐封泰山乐章·豫和六首

张说

挹泰坛,紫泰清。

受天命,报天成。

竦皇心,荐乐声。

志上达,歌下迎。

亿上帝,临下庭。

骑日月,陪列星。

嘉视信,大糦馨。

澹神心,醉皇灵。

……(下略)

挹泰坛,紫泰清。受天命,报天成。

竦皇心,荐乐声。志上达,歌下迎。

亿上帝,临下庭。骑日月,陪列星。

嘉视信,大糦馨。澹神心,醉皇灵。

……(下略)

——张说《唐封泰山乐章·豫和六首》

"受天命,报天成"出处意思赏析-封禅泰山的趣事

唐封泰山乐章·豫和六首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有“燕许大手笔”之称的张说。张说是唐玄宗开元时的一代名臣,文笔也是非常出众。后人有“开元文物彬彬,说居力多”之誉。张说的这首诗虽然就诗论诗,只是一些套话空话,远不如他集子中诸如“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戏草树》)“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幽州新岁作》)“心对炉灰死,颜随庭树残”(《闻雨》)之类的诗句更有意味;《千家诗》中选他的那首《幽州夜饮》,从艺术性上来说也比这首要强点;但这里选此篇,主要是想谈一下关于此诗前前后后的一些小故事。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当时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一派盛世的景象。于是早在前一年十一月份就有大臣们上表,请求封禅泰山。

泰山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祇的仪式。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帝王一定是受命于天,且国泰民安才有资格封禅泰山。所以,封禅泰山是一种非常光彩的事情,而且还要有一定资格,仿佛上天对帝王的一个“颁奖典礼”。

后世的宋真宗因签了“澶渊之盟”这样的条约觉得很不光彩,于是想办件漂亮事冲一下这一头一脸的灰,于是他决定封禅泰山。但自知“资格”差,心虚得很,于是提前派人到宰相王旦家送了一个酒壶,里面装的全是珍珠玛瑙等。皇帝给大臣送礼,千古罕闻,但真宗是怕王旦反对,那封禅之事就不好提了。可见封禅泰山并非小事。

唐玄宗让张说全面主持这方面的工作,商量了半天,定于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十日到泰山封禅。当时也有些大臣反对,并和张说闹了意见。但唐玄宗也愿意去封禅泰山,于是主意已定。

皇帝出巡,实非小事,当时张说事先草拟了“封禅计划书”,并担心北方突厥等蛮族趁皇帝东巡入侵中原,提议陈重兵于边疆,防范蛮族入寇。这时兵部郎中裴光庭出了个好主意,让张说邀请突厥等蛮族的酋长们一起去参加泰山封禅。四夷蛮酋毕竟头脑简单,听说唐朝邀请,无不大喜,纷纷前来。

玄宗一行到了十月份就开始动身,百官、贵戚、四夷酋长们随行,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到了登泰山时,也不是谁都有资格上。只有一部分官员,有随驾登山的待遇。

唐玄宗在登山路上问贺知章:“前朝皇帝的告天的文书,为什么秘而不传?”贺知章说:“他们或许有什么私密的事情求告上天,所以不想公布吧!”玄宗说:“我一片公心,‘为苍生祈福耳’。”于是命将告天的玉牒向群臣公布。玄宗祭“昊天上帝”于泰山极顶,山下群臣祭“五帝百神”于山下之坛,并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级别比其他四岳要高一等。

张说的这首诗正是在封禅泰山时留下的。此诗味道平平,没有多少艺术价值,但歌功颂德的场合却正需要这样的口味。此诗虽不传名天下,但张说却传下了另一个典故,那就是一直到现在都流行的词——称老丈人为“泰山”。原来张说全面主持封禅工作,就趁机把自己的女婿郑镒也带去封禅。玄宗封禅完后,按照惯例,凡是随皇帝参加了封禅的、丞相以下的官员都可以升一级。郑镒本来是九品,张说利用这次机会,把郑镒连提四级,升为五品。

在唐朝时,不同品级官员的官服颜色都不一样。玄宗偶然间看到郑镒的官服似乎变了颜色,大为奇怪,就当面问他。郑镒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这时,有一个性格滑稽,类似东方朔的乐师黄幡绰说:“此泰山之力也!”玄宗也没有深究。于是后人就传下来,将岳父称作“泰山”。

说起张说的为人,一直颇有争议。我们知道,张说早年也是《三教珠英》“编辑部”中的成员,身上也沾惹了擅于阿谀奉承的习气。唐玄宗身边有两个贴身奴仆,一个是王毛仲,另一个大家更熟悉点,是高力士。在开元年间,王毛仲的权势要比高力士大得多,张说经常贿赂王毛仲,并在当众举行的宴会中,趴在王毛仲的脚边“嗅其靴鼻”。(出自张《朝野佥载》卷五)

但张说同时也是个出将入相、功劳赫赫的人物。他在外任幽州都督时,指挥大军,击贼御寇,有勇能谋。他曾率轻骑二十人,深入到蛮族部落劝服这些人。有人怕出危险,劝谏他不要去。张说却说:我的肉不是羊肉,不怕他们吃,血也不是马血,不怕他们喝,就算是他们会杀我,也正是我以死报国的时候。”结果张说的无畏气概征服了那些蛮族,于是“九姓感义,其心乃安”。

所以,人是很复杂的。一般认为,张说虽小节有亏,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代名臣,功绩甚伟。

《旧唐书·高适传》中说:“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诗人中最为飞黄腾达的,就是高适了。但是高适最高的官职,也不过是从三品官,只是“银青光禄大夫”及“渤海县侯”。而张说是“开府仪同三司”,就是说他的仪仗和司空﹑司马﹑司徒这一级相同。我们先看这个官衔都给过什么人。首先,大名鼎鼎的尉迟敬德做过这个,再者,一举踏平高丽的名将李当过,权倾一时的国舅爷长孙无忌也当过,从诗人中找,还真没有第二个能达到此等荣耀的。

另外,张说还被封为“燕国公”,死后又赠太师头衔,达到了臣子中的最高品级——正一品。“位极人臣”这四个字加在他的身上,那绝对是名副其实。

封禅泰山之时,唐帝国的势力确实正处于最高峰,然而,高峰之后,就是那长长的下坡路了。有道是“亢龙有悔”,出自古老《易经》中的这四个字,古今中外,却都逃不了这个宿命。想来让人也不胜感慨。

更多张说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