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十三覃拼音版
十三覃
十三覃·其一
千对百,两对三。
地北对天南。
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
山泼黛,水浮蓝。
雪岭对云潭。
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
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
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译文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佛家修行的庙堂对道家修炼的洞府,道士居住的院落对禅师修行的庙庵。山色青青,像泼翻了绿色的染料;水色蓝蓝,上面仿佛漂浮着蓝色的染料。堆满积雪的山岭对飘着云气的深潭。凤鸟才刚发出飞动的声音,老虎已经露出凶恶的眼光。坐在窗下的书生不时朗诵,宴会上的人们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秋天征戍的人在长满白草的郊外放马,春天农妇在长满绿桑树的田地里采摘桑叶喂蚕。
十三覃·其二
将对欲,可对堪。
德被对恩覃。
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
安邑枣,洞庭柑。
不愧对无惭。
魏徵能直谏,王衍善清谈。
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
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译文
即将对将要,可以对能够,仁德覆盖对恩义深厚。称量轻重对丈量长短,白雪覆盖的寺院对云雾缭绕的庵堂。安邑盛产蜜枣,洞庭盛产甜柑。不惭愧对没有愧色。唐朝魏徵能够直言进谏,晋代王衍善于清谈玄言。紫色的梨从山北摘得,红色的荔枝从海南运来。偷鸡不是君子应该有的行为,竟然说只会每月偷一次;养猴子是山公的聪明之举,只需要每天早晨给三个橡子。
十三覃·其三
中对外,北对南。
贝母对宜男。
移山对浚井,谏苦对言甘。
千取百,二为三。
魏尚对周堪。
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
新缔直投公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
文达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译文
中间对外面,北方对南方,贝母草对宜男草。愚公移山对虞舜挖井,劝谏的话不中听,甜言蜜语非常动听。《孟子》中有“千取百”的话,《庄子》中有“二为三”的句子,魏尚对周堪。海门傍晚的时候翻腾起浪花,山市天晴的时候积聚着烟气。季札和子产一见如故,子产回赠给他苎麻制作的衣服;孔子遇到过去的看门人办丧事,就让子贡解下拉车的马去帮忙。盖文达博通经史,比他的老师学问还深,可以说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李谧博览群书,老师反而向他请教,可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