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赏析-李商隐的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9 00:53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作品原文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其一)

原文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赏析-李商隐的诗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作品赏析

这首诗用一长题说明作诗的缘由。冬郎,是晚唐诗人韩偓的小名。他的父亲韩瞻,字畏之,是李商隐的故交和连襟。大中五年(851)秋末,李商隐离京赴梓州(治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韩偓才十岁,就能够在别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一座。大中十年,李商隐返回长安,重吟韩偓题赠的诗句,追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这是其中的第一篇。

酒宴上的蜡烛烧残了大半,烛芯的灰烬也冷却了。用“冷灰残烛”,表明送别的筵宴已近尾声,阖座的人触动离情。正是在这样的惨淡气氛中,十岁的冬郎触发了诗思,飞快地挥写成送别的诗章。这就是本篇头两句对当年情景的追述。别宴的情况交代简略,重点突出冬郎题诗,是为了主题的需要。

记事已毕,下面转入评赞。怎样才能不陷于一般的套语呢?诗人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韩瞻韩冬郎父子比作凤凰,以“雏凤清于老凤声”表明青出于蓝,抽象的道理从而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光这样还不够生动。诗人又联想到,传说中凤凰产在丹山,它爱栖息的是梧桐树。经过想象的驰骋,便构成这样一幅令人神往的图景: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应和着老凤苍亮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听。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写照!看了这幅图画,冬郎的峥嵘年少和俊拔诗才不都跃然纸上了吗?

驱遣活生生的联想和想象,将实事实情转化为虚拟的情境、画面,这可以说是李商隐诗歌婉曲达意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一首本来容易写得平凡的寄酬诗,以“雏凤声清”的名句历来传诵不衰,除了诗人对后辈的真切情意外,跟这样的表现形式是分不开的。

(陈伯海)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