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平仲小传》赏析-(宋)陆游的文言文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4 09:05

姚平仲小传作品原文

姚平仲小传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已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姚平仲小传》赏析-(宋)陆游的文言文

姚平仲小传作品赏析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陆游似乎只是一位诗人。其实,陆游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既写诗,又写词,还擅长于写散文;而除此以外,他还是一位历史学家——他所写的《南唐书》比起马令所写的同名著作来,就显得高明得多。《四库提要》评马令的《南唐书》为“不免芜杂琐碎”“尤繁不当繁”“不及陆游重修之本”;而评陆游的《南唐书》为“尤简核有法”,叙述“简洁”。可知二书之优劣。本篇《姚平仲小传》,记述了两宋之交一位名将的生平事迹,由此也可见陆游史笔之一斑。而由于元人所修的《宋史》中无姚的传记,仅在其父姚古及种师道传中简单带上一笔,故而此文可补史传之不足。

本文在交代过姚平仲的身世(“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以后,主要叙述了姚的三段事迹:第一是少年崭露头角,然遭人妒忌与压抑。文中记他十八岁即大败西夏,扬名边陲,但因“负气不少屈”而得罪了童贯,因此受赏不及其功。后来方腊起义于浙江,童贯不得不借助平仲“破贼”;事成之后;功数第一的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但童贯却忌恨更深,终于阻挠了徽宗的接见。这一段文字虽很简短,但已初步勾勒出姚的少年英雄风貌和他那蔑视权贵的性格特征,同时,又揭露了童贯的卑鄙心术和朝廷的昏庸面目。这种把人物置于“双向矛盾”(一是对战场上的敌人,二是对朝廷里的奸臣)中来刻画的写法,不仅写出了他的事迹(主要是战功),而且写活了他的个性(年少气盛,不媚权贵),可谓大处落墨、形神兼备。而尤堪称道的是作者对童贯的描述:“心服其沉勇”而“愈忌之”。寥寥数语,便把他那嫉贤妒能的丑恶嘴脸揭露无遗,这就是传统所谓的“春秋笔法”,于中寄寓着陆游的爱憎态度。第二是记述平仲中年奇袭金兵而未获成功的憾事。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寇,汴京被围,种师道与姚平仲共同率兵勤王。据《宋史·种师道传》记载,姚平仲在这时曾产生过私心(这与他“气盛”的性格有关),他顾虑功劳将被种氏兄弟分去,因此不愿等援兵到后即急速发兵,企图偷营袭击金人,以获成功。结果被金兵发觉,平仲兵败而逃亡。陆游在这里,对于姚平仲似乎有点“为贤者讳”,所以隐去了上述急于求功的情节,只写了他“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的壮举,而对他的偷袭失败又用了“连破两寨,而虏已夜徙去”来表示自己的惋惜之情。俗语曰“胜败乃兵家常事”,又曰“不以成败论英雄”。陆游对于姚平仲在这关键一仗的失利,大约就是抱着上述态度来看的,因此行文之中非但未加深责而反怀“遗憾”之感,这也反映了他对姚平仲的偏爱。第三件事则记述了姚平仲晚年的出世隐遁生活,言辞中间仍流露了他对这位“失败的英雄”之仰慕。文中记姚于兵败之后,不愿重见“江东父老”,于是骑一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这多么富有传奇色彩!抵邓州,然后又入武关、至长安,再至四川青城山,最后隐遁于大面山的草莽间,得石穴以居。朝廷虽屡下诏书求其复出,然终不得。直到宋孝宗乾道、淳熙年间始重新出现,其时已八十余岁,而“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这就更加增添了传奇色彩。陆游在这第三件逸事的记述中,就由上文中的“遗憾”态度而转为“仰羡”的态度。所以综观全文,陆游在为姚平仲立传的过程中,不仅“简核有法”地记述了传主一生的重大事件,勾勒了他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富有传奇性的人生经历,且还饱含了自己对于这位“失败的英雄”的赞美、同情、惋惜和仰羡之情。这样,就使文章达到了寓褒贬爱憎的主观态度于简洁有序的客观记叙之中,浑然统一,所以尽管它只是作者的“牛刀小试”,然亦足以“管中窥豹”地见出他的史家大手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陆游还曾为姚平仲写过一首诗:“造物困豪杰,意将使有为。功名未足言,或作出世资。姚公勇冠军,百战起西陲。天方覆中原,殆非一木支。脱身五十年,世人识公谁?但惊山泽间,有此熊豹姿。我亦志方外,白头未逢师。年来幸废放,傥遂与世辞,从公游五岳,稽首餐灵芝。金骨换绿髓,歘然松杪飞。”(《姚将军靖康初以战败亡命,建炎中下诏求之不可得,后五十年乃从吕洞宾、刘高尚往来名山,有见之者。予感其事,作诗寄题青城山上清宫壁间,将军傥见之乎》)相比之下,此诗的叙事成分就明显减少而感情色彩则相应增浓。但若把它与本文参读,就更可帮助我们理解陆游寓藏在这篇《小传》表面冷静客观的叙述之下的那一种深切景仰之情。

(杨海明)

姚平仲小传作品注释

〔注〕

1、世为西陲大将:西陲,西部边境。姚平仲,五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人,祖父姚兕、叔祖姚麟、伯父姚雄、父姚古,皆镇守西北边境,抗御西夏。

2、臧底河:地名,未详何处,当在今内蒙古。

3、枝梧:抗拒。

4、小太尉:太尉,秦代官名,掌军事。狄青平西夏有功,曾官居枢密使。宋人唤枢密使为“太尉”,故“小太尉”恐是当时人赞扬姚平仲堪与狄青相比的美称。

5、睦州盗:指方腊。宣和二年(1120)方腊在睦州(今浙江桐庐、建德、淳安一带)起义,次年战败被俘,在东京就义。

6、邓州:故治在今河南邓州。

7、武关:在陕西商南县西北。

8、青城山: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为道教名山,山上有上清宫。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自丈人观西登(青城)山,五里至上清宫,在最高峰之顶,以板阁插石作堂殿,下视丈人峰,直堵墙耳。”

9、大面山: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永康军:大面山,在三溪之北,前临成都。山众峰攒秀,高七十二里。”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岷山之最近者曰青城山,其尤大者曰大面山,大面山之后,皆西戎山矣。”

10、乾道、淳熙: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皆为宋孝宗年号。

11、丈人观:王象之《舆地纪胜》:“丈人观,在青城山,即建福宫也。”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夜宿丈人观。观在丈人峰下,五峰峻峙如屏。观之台殿,上至岩腹。”

更多陆游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