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处翻译赏析作者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3-29 21:36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自司马迁《史记·易水歌》,诗词原文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作品原文】

《史记·易水歌》

司马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处翻译赏析作者

【译文注释】

〖译文1〗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译文2〗

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注释〗

①据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上记载:荆轲受燕太子丹之请入秦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和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在荆轲的好友高渐离的击筑声中,荆轲就唱了这首短歌。

②萧萧:风声。易水:古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③兮:呵。不复还:不再回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处翻译赏析作者

【赏析】

〖赏析〗

这首短歌,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处翻译赏析作者

更多司马迁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