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祖孙父子》原文翻译解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3-03 18:05

《祖孙父子》原文

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妇;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始祖曰鼻祖,远孙曰耳孙。

注释:

[1]五伦:又称“五常”,即封建宗法社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关系。伦,即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2]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本身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也有包括异性亲属而言的,如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族,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考:对已故父亲的尊称。

[4]始祖:最初得姓的祖先。鼻:创始,开端。耳孙:古人称“八世孙”。也作“仍孙”,后来泛指远代孙。

译文:

什么叫做五伦?五伦就是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五种人伦关系。什么叫做九族?九族就是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九辈具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最早的祖先称为“鼻祖”,隔了好几代的孙子称为“耳孙”。

读解:

五伦是封建宗法社会里维护人们关系的准则。“五伦”是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人伦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书中载,上古时候,人们“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关系。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总结我国以往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道德规范。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最重视人伦。据孟子说,古代设立庠、序、学校,“皆所以明人伦也”。一旦“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就能实现国治天下平的理想社会。2000多年来封建统治者一直强调用它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以维护和加强封建的宗法等级制度。

幼学琼林《祖孙父子》原文翻译解读

《祖孙父子》原文

父子创造,曰肯构肯堂[5];父子俱贤,曰是父是子[6]。祖称王父,父曰严君[7]。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8];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9]。乔木高而仰,似父之道;梓木低而俯,如子之卑[10]。

注释:

[5]创:发明,开创。造:制作,建立。肯构肯堂: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肯,肯于、乐意。堂,立堂基。构,盖屋。

[6]是父是子:有这样的父亲就有这样的儿子。形容父子都很贤能。

[7]王父:祖父。严君:《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后专以称父。严,敬重。

[8]椿萱并茂:指父母都健在。古代人称父亲为“椿庭”,称母亲为“萱堂”。《庄子》中说有一种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故称父椿庭。萱草称为忘忧草,古代妇女又常佩戴萱草以生男孩,故称母萱堂。因此“椿萱”代称父母。

[9]兰桂腾芳:兰花和桂花都发出芳香。兰花和桂花都有异香,常用来比喻君子贤人。晋朝谢玄以芝兰喻子侄,五代后周窦禹钧的五个儿子相继登科,誉为窦氏五龙或五桂,俗传“五子登科”。后来因此以“兰桂腾芳”比喻子孙发达。兰,比作兰孙;桂,比作桂子。

[10]乔梓:二木名。乔木,枝叶高大挺拔,比喻父亲。梓木:是一种落叶乔木,枝叶低俯,比喻儿子。“乔梓”比喻父子。《尚书大传》中说,周公的儿子伯禽三次见周公,三次遭笞打。他不明白原因,商子让他去观察乔树和梓树生长的样子,然后说:乔树体现了为父之道,梓树体现了为子之道。伯禽再见周公时毕恭毕敬,父亲果然慈爱有加。

译文:

父子创业有成,叫做“肯构肯堂”;父子都很贤能,就叫做有这样的父亲就有这样的儿子。祖父称为“王父”,父亲叫做“严君”。父母都健在,称之为“椿萱并茂”;子孙都发达,称之为“兰桂腾芳”。乔木枝叶高大挺拔,如同做父亲的威严;梓木枝叶低俯,如同做儿子的谦恭。

读解:

古代的官职,尤其是高官厚禄的官,大多是世袭制,也就是子承父业。然而,古代分封,封到最后就是平民了。举个周朝的例子:天子的长子继承的是天子,其他儿子是诸侯;诸侯的长子继承的是诸侯,其他儿子继承的是卿大夫;卿大夫的长子继承的是卿大夫,其他儿子继承的是士;士的后面就是平民了。现在的社会里,也不乏子承父业的,尤其是企业家,往往希望子承父业,继续把家族的事业发展壮大,但是子承父业,有些是把家族的事业发展壮大了,有些是把家族的事业搞垮了、毁了。其实人人都想把家族的事业发展壮大,但是,人世间的事并不是事事都能遂人心愿的。

幼学琼林《祖孙父子》原文翻译解读

《祖孙父子》原文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11];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12]。盖父愆,名为干蛊[13];育义子,乃曰螟蛉[14]。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羡孙权之语[15];生子须如李亚子,朱温叹存勖之词[16]。

注释:

[11]不痴不聋: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阿家阿翁:即阿婆阿公。家,读音为姑。

[12]得亲顺亲:讨父母的欢心,孝顺父母。

[13]盖父愆(qiān):矫正父亲的过错。愆,过失。干蛊(ɡǔ):指能矫正父母之过而处事有能力。蛊,惑乱,惑乱则必生事,故也以蛊称事。

[14]义子:干儿子。螟蛉(mínɡ línɡ):《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

[15]孙仲谋:即孙权,名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吴大帝。曹操称赞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像刘表的那些儿子,都是猪狗。”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16]李亚子:即李存勖,小名亚子,五代后唐的开国皇帝。朱温:梁太祖,五代后梁的建立者,曾与李克用长期征战。叹存勖:李存勖英勇善战,率兵攻破梁军。朱温听到消息后,感叹说:“生儿子就应当像李亚子,李家是不会灭亡的!”

译文:

不会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公公婆婆;讨父母的欢心,孝顺父母,才能在社会上做人,在家里做儿子。儿子能矫正父亲的过错,称为“干蛊”;被养育的义子,称为“螟蛉”。“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称赞孙权才能的话;“生于须如李亚子”,这是朱温赞叹李存勖英勇善战的话。

读解:

曹操作为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从古至今,人们对他的贬斥多褒扬少。人们往往会说,曹操乃乱世之奸雄。作为现代人,要客观看待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和曹操处于同时代的吴国君王孙权评价曹操说:“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后汉书·许劭传》中评价曹操“明略最优”、“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中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评价曹操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尽管人们对曹操褒贬不一,但是曹操在朝数十年建立了不少功绩,他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着《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幼学琼林《祖孙父子》原文翻译解读

《祖孙父子》原文

菽水承欢,贫士养亲之乐;义方是训,父亲教子之严。绍箕裘,子承父业;恢先绪,子振家声。具庆下,父母俱存;重庆下,祖父俱在。

注释:

[17]菽水承欢:吃着豆子喝着清水让父母欢乐。菽水,豆和水,都是普通的饮食。承欢:侍奉父母使父母高兴。孔子说:“吃着豆子喝着清水让父母尽其欢乐,这就是孝。”贫士:穷儒生。

[18]义方是训:用规矩和法度来教训。义方,指行事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后多指家教。

[19]绍箕裘:继承祖业。绍,继承。箕,原指簸箕。裘,原指用皮毛制成御寒的衣服。古人常用“箕裘”来比喻先人的事业。

[20]恢先绪:发扬祖先的功业。恢,发扬、扩大。绪,世业、遗业。家声:家族世世代代相传的声名美誉。

[21]具庆下:父母都健在,共同欢庆。如果母亡父在,称严侍下;父亡母在,称慈侍下;父母俱亡,称永感下。

[22]重庆下: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译文:

吃着豆子喝着清水让父母欢乐,这就是贫穷人家奉养父母的乐趣;用规矩和法度来教训,这就是告诫父亲教育子女要严格。“绍箕裘”是说儿子继承父亲的功业;“恢先绪”是说儿子能振兴家族的声名美誉。“具庆下”是父亲母亲都健在的代称;“重庆下”是祖父母及父母都健在的代称。

读解:

教导子女是人生的大事,也是影响、改变子女前程、命运的重要因素。作为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子女的教育。溺爱等于伤害,不仅伤害孩子而且还会伤害到自己,作为父母,一生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子女贤能。对子女的教育宜松弛有度,然而严格的教育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严格”二字,不能少。自古以来,严师出高徒,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父母教育子女应该严格,因为规矩很重要。

幼学琼林《祖孙父子》原文翻译解读

《祖孙父子》原文

燕翼贻谋,乃称裕后之祖;克绳祖武,是称象贤之孙。称人有令子,曰鳞趾呈祥;称宦有贤郎,曰凤毛济美。

注释:

[23]燕翼贻谋:像燕子用双翅覆养乳燕,给后人留下好谋划。翼,遮护。贻,遗留。裕后:使后代富裕。

[24]克绳祖武:能够继承祖先的事业。克,能。绳,继承。武,足迹。象贤:能效法先人的贤德。象,摹拟、效法。

[25]令子:佳儿,贤郎。多用于赞美别人的儿子。令,好、美。鳞趾呈祥:子孙贤能,前途祥瑞。

[26]宦:官吏。凤毛济美:凤凰的羽毛可以美上加美。比喻在以前的基础上使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凤毛,本意指凤凰的毛,这里指先人遗留下的风采。济美,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济,增加。

译文:

像燕子用双翅覆养乳燕,给后人留下好谋划,这是称赞能够让后代富裕的祖先;能够继承祖先的事业,这是称赞能够效法先人贤德的子孙。夸奖别人有佳儿,就说子孙贤能,前途祥瑞;赞扬官宦人家有贤郎,就说先人遗留下的风采,子孙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读解: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贤郎是对对方的儿子称呼。周瑜被孙权的母亲,称作周郎,也包含了对周瑜的文韬武略的赞美。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周瑜是位值得称赞的人物。

幼学琼林《祖孙父子》原文翻译解读

《祖孙父子》原文

弑父自立,隋杨广之天性何存?杀子媚君,齐易牙之人心何在?

注释:

[27]弑(shì):臣杀君,子杀父母。杨广:即隋炀帝,隋文帝杨坚的儿子,当时人们认为隋文帝是杨广杀死的。

[28]媚君:逢迎取悦君主。易牙:战国时齐国大臣,善于烹饪,他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烹给齐桓公吃,从而得到重用。

译文:

杀死父亲自立为皇帝,隋朝隋炀帝杨广还有一点人的本性吗?烹杀自己的亲生儿子逢迎取悦君主,春秋时齐桓公的宠臣易牙还有一点人心吗?

读解:

弑父自立的历史事件屡有发生。相传第一个弑父自立的制造者是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刘劭。刘劭是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字休远,刘义隆长子,母为皇后袁齐妫。元嘉三十年(453),因巫蛊之事,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知道之后,遂与其弟刘浚共谋,率兵夜闯皇宫,将其父杀害,自立为皇帝,改元“太初”。刘劭因弑父篡位而导致众叛亲离,在位仅三月,即被率兵讨逆的刘骏所击溃,刘劭被俘后遭处斩,并被刘骏称为元凶。为了权力,父子残杀,是古代宫廷斗争中司空见惯的事情。

《祖孙父子》原文

分甘以娱目,王羲之弄孙自乐;问安惟点颔,郭子仪厥孙最多。和丸教子,仲郢母之贤;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慈母望子,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陟屺。

注释:

[29]分甘:分食甜品。娱目:眼前愉悦好看。弄孙自乐: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带着儿孙游玩,一有甜品,就分给儿孙们,小孩子高兴的样子,让他感到非常愉悦好看。王羲之:生卒不详,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东晋书法家。官至右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弄孙:逗弄小孙子。

[30]问安:向长辈问好。惟: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点颔:点头。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厥孙最多:中唐名将郭子仪有七个儿子八个女婿,孙子有好几十个,他不能每个都认识,只是在孙子请安的时候点点头。厥,其。

[31]和丸教子:唐朝柳仲郢的母亲韩氏教导儿子非常严厉,常常将熊胆和成丸,供柳仲郢夜晚读书时咀嚼,用来提神。

[32]戏彩娱亲:穿彩色衣服演戏,让父母感到快乐。老莱子:春秋末年楚国隐士。相传隐居在蒙山之阳,自耕自食。有行孝,年七十,常穿五色彩衣为婴儿状态,以娱父母。楚王召其出仕,不就,偕妻迁居江南。后因此用“戏彩”指孝养父母。

[33]毛义捧檄:东汉时期庐江人毛义,家里很穷,以孝着称。一天府里送来文书,任命他为安阳县令。毛义捧着文书,高高兴兴地前去上任。好友张奉因此看不起他。母亲去世后,毛义立即辞官,以后再有征召一概不接。张奉这才明白,毛义是为了母亲高兴才去做官的。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34]伯俞泣杖:相传汉朝时期梁人韩伯俞,很有孝心。有一次,母亲用手杖打他,他就痛哭起来。母问:“以前打你,你从来不哭,今天哭是为什么呀?”伯俞说:“以前我犯错您打我都很痛,今天不痛,才知道母亲老了,力气也衰弱了,所以才哭泣。”

[35]倚门倚闾(lǘ):靠在大门旁或巷子口等待,表示慈母盼望子女归来的殷切心情。闾,古代里巷的大门。

[36]游子:离家远游的人。陟岵陟屺(zhì hù zhì qǐ):《诗经·魏风·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屺,无草木的山。

译文:

分食甜品来欣赏儿孙们在自己眼前愉悦的模样,是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逗弄儿孙们的快乐;孙子前来问好,长辈只是点头应付,是说中唐名将郭子仪孙子多得他不能每个都认识,只好在孙子请安的时候点点头。唐朝柳仲郢的母亲韩氏教导儿子非常严厉,常常将熊胆和成丸,供柳仲郢夜晚读书时咀嚼,用来提神,表现了柳仲郢的母亲的贤德;七十多岁的老莱子穿彩色衣服演戏,让父母感到快乐,这显示了老莱子的孝心。毛义捧着文书,高高兴兴地前去上任,为的是使健在的母亲快乐;韩伯俞受了母亲的杖责竟然哭泣起来,这是因为他发现母亲年老体衰,打在身上不觉得痛。慈母靠在大门旁或巷子口等待子女归来,可以说“倚门倚闾”;离家远游的人思念父母亲,可以说“陟岵陟屺”。

读解: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提倡和宣扬慈母孝子的精神。孝敬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是长辈们的最大的安慰。孝子贤孙指遵从封建礼教,绝对服从父母、祖宗的人。自古以来,不乏孝子贤孙。其中较着名之一是彩衣养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敬,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侍奉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幼学琼林《祖孙父子》原文翻译解读

《祖孙父子》原文

爱无差等,曰兄子如邻子;分有相同,曰吾翁即若翁。长男为主器,令子可克家。子光前曰充闾,子过父曰跨灶。

注释:

[37]兄子如邻子:兄长的儿子和邻居的儿子是一样的。孟子曾说:如果有个小孩爬到井旁,即将发生危险,不论是侄子还是邻居家的孩子,都应去救助。

[38]分:名分,辈分。吾翁即若翁: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楚汉战争中,项羽做了一张高几案,把汉王刘邦的父亲放在上面,威胁刘邦说:“如果不赶快投降,我就把太公煮死。”汉王刘邦说:“我与项王作为臣子接受了怀王的命令,相约结为兄弟。这样,我的老子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老子,希望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结果项羽没有杀刘邦的父亲。

[39]主器:古代国君的长子主管宗庙的祭祀。令子:佳儿,贤郎。多用于称赞他人的儿子。这里指一般人家的好儿子。克家:本指能担当家事,后也称能继承祖先家业的子弟为“克家子”。

[40]光前:光耀前人。充闾:喜气充满门庭。跨灶:良马奔腾时,后蹄印越过前蹄印。“灶”即灶门,指马前蹄的空处。

译文:

对晚辈的关爱应该没有差别,自己兄长的儿子和邻居的儿子要一样对待;对长辈的名分应当相同,所以刘邦对项羽说: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家中的长男才能主管祭祀的礼器,家中有佳儿能继承祖先家业。儿子能光耀前人事业称为“充闾”,儿子的成就胜过他的父亲称为“跨灶”。

读解:

儒家提倡仁爱,博爱。孔子和孟子始终把普遍性的仁爱视为儒家的崇高理想。《孟子》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博爱的思想,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孟子主张博爱,所以他在描述自己的理想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祖孙父子》原文

宁馨英畏,皆是羡人之儿;国器掌珠,悉是称人之子。可爱者子孙之多,若螽斯之蛰蛰;堪羡者后人之盛,如瓜瓞之绵绵。

注释:

[41]宁馨:即宁馨儿,晋代宋朝时的俗语,原意为“这样的孩子”,后来多用于褒义,意思为美好的孩子、子弟。英畏:英俊可畏,即杰出的人物。

[42]国器:国家所需要的器材用具,即可以治理国家的人才。掌珠:掌上明珠,比喻极受疼爱的人。悉:尽,全。

[43]螽(zhōnɡ)斯之蛰蛰:像螽斯一样众多。螽斯,一种小虫子。蛰蛰,众多的样子。

[44]如瓜瓞(dié)之绵绵:如同一根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比喻子孙繁衍,相继不断。瓞,小瓜。绵绵,延续不断。

译文:

“宁馨”和“英畏”,都是用来称羡别人家的儿子超凡脱俗;“国器”和“掌珠”,都是用来赞称别人的儿子才能卓着极受钟爱。最令人喜爱的是子孙众多,像螽斯一样成群结队地集聚在一起;最令人羡慕的是子孙昌盛繁衍,如同一根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延续不断。

读解:

祖辈父辈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孝顺贤能,能成长为家族的顶梁柱国家的栋梁之才,将来能继承家业,使家业繁荣昌盛,为国家的发展富强尽绵薄之力。每个家庭都希望儿孙能相互包容地和自己居住在一起,特别是长辈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变老,害怕孤单,希望儿孙多陪伴。在古代的农耕社会里,这样的要求很容易满足,然而在现在的快节奏的都市里,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