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范云传》原文翻译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3-02 17:54

《南史·范云传》作品原文

《南史·范云传》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云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日诵九纸。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寻除尚书殿中郎。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曰:“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子良对曰:“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曰:“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文惠太子尝幸东园观获稻,云时从。文惠顾云曰:“此刈甚快。”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谢之。及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就车握云手曰:“不谓今日复见谠言。”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少与领军长史王 善,云起宅新成,移家始毕, 亡于官舍,尸无所归,云以东厢给之。移尸自门入,躬自营含,招复如礼,时人以为难。及居选官,任寄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摘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初,云为郡号廉洁,及贵重,颇通馈遗;然家无积蓄,随散之亲友。武帝九锡之出(注),云忽中疾,居二日半,召医徐文伯视之。文伯曰:“缓之一月乃复,欲速即时愈,政恐二年不复可救。”云曰:“朝闻夕死,而况二年。”文伯乃下火而壮焉,重衣以覆之。有顷,汗流于背即起。二年果卒。帝为流涕,即日舆驾临殡,诏赠侍中、卫将军,敕赐谥曰文。

(节选自《南史·范云传》)

《南史·范云传》原文翻译

《南史·范云传》作品译文

范云字彦龙,是南乡舞阴人。范云六岁时就跟着姑夫袁叔明读《毛诗》,每天诵读九页。陈郡的殷琰有知人之明,(一天),他去到叔明家,见到了范云,对叔明说:“此儿是三公和辅相的人才啊!”范云生性机灵敏捷,对事情的认识颇有见地,善于写文章,下笔即成,当时的人常怀疑他是预先构思好的。(竟陵王萧)子良任南徐州、南兖州刺史,范云都跟随着(他)调迁任职,他还经常向子良陈奏一些朝政上的行失。不久子良被朝廷授予了尚书殿中郎。子良就为范云向皇上求俸禄,齐武帝说:“我听说范云对你阿谀奉承,按政令应当流放他。”子良回答说:“范云侍奉臣下,经常告诫劝谏,谏书存放在我那有上百张啊!”齐武帝索取观看,看到那言辞都恳切备至,感叹了很久,说:“没想到范云竟是如此,还是让他辅佐你吧!”文惠太子曾到东园去观看收割稻子,范云当时随行。文惠回头对范云说“看他们割得多快呀!”范云说:“春、夏、秋三个农忙时节的农活,也很辛苦,希望太子殿下能够体察种植和收割庄稼(农事)的艰难,不要追求一时的安逸。”文惠听后神情肃然,并向范云致谢。从东园里出来后,侍中萧缅原来还并不了解范云,等到上车,握着范云手说:“想不到今天又听到如此刚直的言论。”范云性格忠厚和蔼,奉事寡居的嫂嫂很是尽叔礼,家内之事一定要先问后行。他喜欢节义,崇尚新奇,专门帮人解决危难的急事。范云年轻时与领军长史王友善,范云建新宅落成,刚搬完家,王恰好死于官舍,尸体无停放之处,范云就让出乐厢房供停尸之用。让尸体从大门移入,亲自料理殡殄之事,将一块玉放入死者口中,按丧礼为其招魂,当时人都认为实在难得。后来范云担当了选官,皇上对他寄托非常隆重,他每日文书盈案,宾客满门,范云却应对如流,口无阻滞,官府文书,处理如神,当时人们都钦佩他聪敏明鉴。范云性情急躁、直率,缺乏稳重严肃的态度。对于是非关系,往往表现得匆忙、仓促,有的人士就有点看不起他。起初,范云治郡被称廉洁,位高权重后,也颇收受贿赂;然而,家无积蓄,每有收入,随即散给亲友。当时武帝受九锡,即将称帝,范云忽然发病中风,在家待了两天半才请医生徐文伯来诊视。文伯说:“缓治则一月之后就会康复,想要今日治愈,只恐怕两年之后复发就无可救药了。”范云说:“早上得知真理,要我晚上就死都可以(范云借用此语,以表达他急于康复,辅佐梁武帝建国的急迫心情),何况两年呢!”文伯于是就用火灸来加以攻治,用很厚的衣物覆盖在范云的身上。一会儿,范云就汗流满背,病情即刻消失,可以起床了。但两年后范云果然去世了。皇上悲泣流泪,当天亲临观看殡殓,下诏追赠为侍中、卫将军,下诏赐其谥号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