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洛陀》原文赏析-民歌散文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3-02 06:35

《密洛陀(节选)》作品原文

《密洛陀(节选)》

第二章 造天地

嘿嘞唷--

密洛陀决心创造地和天,密洛陀站在宇宙裂缝间,双臂向上顶,两脚踩下缘,叫下缘变地,叫上缘变天。

密洛陀手加一分力,上缘升高九千丈,密洛陀脚添一分劲,下缘沉下三千尺。

密洛陀顶了九千九百次,密洛陀踩了九千九百回,密洛陀念了九千九百轮,天拱地圆两分离。

呀罗啦--

嘿嘞唷--

密洛陀仰望天空长声叹:

“天上没有日和月,大地一片漆漆黑,宇宙全冻僵,怎能造万物,怎把人类来繁衍?”

密洛陀造太阳,密洛陀造月亮,过了九千九百岁,过了九千九百年,一个火球天底滚,一个银球挂天上。

从此苍天红艳艳,世间暖洋洋,大地明朗朗,宇宙变了样。

太阳升起来,站在云端哭又喊:

“密洛陀呀我的密,天上雨冷风又寒,冻得浑身直打颤,怎能长久放光辉! ”

密洛陀听了,含泪心头酸,撕下片片彩云朵,轻轻抛到蓝天边:

红的给你作帽子,白的给你作衣裳,绿的给你作锦被,遮风挡雨不怕寒!”

太阳有了帽子,太阳有了衣裳,太阳有了锦被,心中喜洋洋。

升起万丈高,行走万里远,光芒四射照天下,世间暖洋洋。

月亮升起来,站在山头泪涟涟:

“密洛陀呀我的密,天底茫茫夜风寒,只我一人孤单行,难洒光芒到世间。”

密洛陀听了,含泪心头酸,抓了一把亮珠子,轻轻抛到蓝天上:

“密给你造万颗星,伴你走夜路,从此不孤零!”

过了九千九百岁,过了九千九百年,宇宙变了样--

星斗布满天,月亮和星星,作伴空中行,洒下银光满世间,黑夜顿时成白天。

……

(传唱:蓝阿勇等 整理:潘泉脉等)

苏胜兴等编《瑶族民歌选》

《密洛陀》原文赏析-民歌散文诗

《密洛陀(节选)》作品赏析

《密洛陀》是瑶族世代传唱的创世神话,共七章,数千行。这里选用的是第二章“造天地”中的一部分。

创世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对宇宙万物起源的幻想的产物。在这部《密洛陀》中,集中体现了瑶族先民的宇宙观。在他们看来,密洛陀就是“我的密”(密,瑶语即母亲);有一个名叫密洛陀的伟大女性创造了一切。她造天地,造房屋,杀多余的太阳,杀老虎,造人类,神通广大,勇毅仁慈,具有丰富的情感。从我们选录的《造天地》中的这部分可以看到,天地未开之时,密洛陀站在宇宙裂缝间上顶下踩,才使“天拱地圆两分离”;为了给大地以光明和温暖,为了能够繁衍人类万物,密洛陀造出了太阳、月亮;日、月初生之时,太阳经不住天空的寒冷,密洛陀用美丽的云朵为其做成衣、帽、锦被,月亮害怕孤单凄清,密洛陀抓把亮珠子撤向天空变成星星,为其作伴。这样,才带来了“苍天红艳艳,世间暖洋洋,大地明朗朗,宇宙变了样”。从现代科学的意义上说,这类观点当然是不正确的,但是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却表明了先民企图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密洛陀,就其实质来说,乃是一种超自然的理想人格的对象化,古代瑶族民间对这一造物主的崇拜,也还是吐露着人是万物中的灵长的信念。诚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并且,神话是对“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的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它总是折现着人类的现实关系:这部神话中所描写的密洛陀对宇宙万物的道德情感,归根到底是以人在社会现实中的关系为依据的。所以,密洛陀的善恶观,她的献身意志等,都无不体现了这部神话问世年代瑶人的道德理想和精神情操。大地漆黑,宇宙冻僵,密洛陀为之叹息,由此生出创造日、月的理想。日、月初生之时,她听着他们的哀告, “含泪心头酸”,为他们解除困难。为了实现理想,她具有百折不回的志气,为了分开天地,她“顶了九千九百次”,“踩了九千九百回”。创造日、月,也是“过了九千九百岁,过了九千九百年”,经历长久的苦难和奋斗才得以成功。可以说,在这个造物主身上凝聚了一种以善为本,以慈悲为怀,以普渡众生为己任的原始人文观念,足以鼓舞先民为征服自然而斗争。

【相关阅读】

更多民歌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