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波嘎列》原文赏析-民歌散文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3-01 17:20

《太波嘎列(节选)》作品原文

《太波嘎列(节选)》

第四章 牧牛歌

牛啊,我吆喝着牛儿走啊,叫声牛啊,快快地走吧,吆喝的声音响彻山岗。

我未曾唱过心爱的歌,吆喝的声音就是我的歌唱。

牛啊,我吆喝着牛儿走啊,叫声牛啊,快快地走吧,吆喝着牛儿来到沙滩上。

我瞧着牛儿踩在沙滩上的足印,我从未见过这样好看的图样。

牛啊,我吆喝着牛儿走啊,叫声牛啊,快快地走吧,吆喝着牛儿来到草坝上。

嵌满松石般的草地,我的心啊紧贴牧场上。

牛啊,我吆喝着牛儿走啊,叫声牛啊,快快地走吧,吆喝着牛儿来到大湖旁。

如镜的大湖镶进我的身影,我心爱的牛儿也站在湖中央。

牛啊,我吆喝着牛儿走啊,叫声牛啊,快快地走吧,吆喝着牛儿来到大河旁。

愿这河水变成琼汁玉浆,让我的牛啊饮得毛皮闪亮。

牛啊,我吆喝着牛儿走啊,叫声牛啊,快快地走吧,吆喝着牛儿牧放四方。

生死结缘的牛儿作我伴侣,高山白云倾听我的歌唱。

牛啊,我吆喝着牛儿走啊,叫声牛啊,快快地走吧,我和牛儿永不分离,我多么喜欢叫声牛啊,“啊,唠唠唠唠唠……”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第四分册

《太波嘎列》原文赏析-民歌散文诗

《太波嘎列(节选)》作品赏析

《太波嘎列》是门巴族流传广泛、影响久远的一部民间长篇叙事诗。相传太波嘎列是门巴族的牧业始祖,深受以牧为生的门巴人的敬仰。这部长诗取材于有关太波嘎列的传说,具体分《召唤歌》、《神牛歌》、《引牛歌》、《牧牛歌》、《四美歌》、《四饰歌》、《搭帐棚歌》、《搭灶歌》、《拴狗歌》、《挤奶歌》、《打酥油歌》、《迁徙歌》、《欢歌》、《诵歌》等十四章,计五百余行。从人们呼唤太波嘎列自神界降临人间开始,诗歌生动叙述了神牛降生和牵牛、牧牛、搭帐篷、修炉灶、拴狗、挤奶、打酥油、迁牧场等一系列牧业劳动和畜牧神话,有有关神界斗争的描写,又有人间放牧生活的刻划,在众多矛盾、痛苦和逆境中塑造了太波嘎列勇于斗争、艰难求索、热爱劳动的感人形象。这一艺术形象是在门巴人世代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起来的,他的苦难和经历是门巴人生活的缩影,他的力量、智慧和品格,也正是门巴人性格的典型。

这里选录的是《太波嘎列》第四章“牧牛歌”。太波嘎列赶着牛儿放牧,从山岗到大河边,经过沙滩、草坝、大湖旁,他一边赶牛一边歌唱,表达了热爱牧业、与牛儿亲密无间的思想感情。

整个放牧路线构成了诗歌的抒情线索。循着这条线索,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在有序渐进的过程中得以反复强化。诗歌的第一至五节为一大层次,从赶着牛儿过山岗开始,每经一地,主人公总要即景生情,发为歌唱。第六、七两节为第二大层次,它把前面不断叠起的情感波浪汇总起来形成高潮。并且,全诗每一节的开头均用“牛啊,我吆喝着牛儿走啊,叫声牛啊,快快地走吧”领起,在字里行间漫过一片深情的吆喝声。在第一节,主人公就抒述道: “吆喝的声音就是我的歌”,到最后一节,他又情不自禁地抒述: “我多么喜欢叫声牛啊, ‘啊,唠唠唠唠唠’。”首尾呼应,化情感入吆喝,把全章结束在高亢辽远的吆牛声中。

全部《太波嘎列》均以第一人称叙事抒情,其形式为散体歌谣。在整体上,每一章的诗节、诗行无一定之规,但在同一诗章内则要求句法、章法大体统一,以便于歌唱、表演。歌唱者或者表演者同时也就是诗中的“我”--太波嘎列,这个“我”在具体诗章或重叙事,或重抒情,均视其内容的要求灵活机变。因为唱述的都是门巴人生活、生产经历中的亲身感受,所以全诗渗透着感人的情感力量。在《牧牛歌》中,主人公视吆牛声为自己“心爱的歌”,把牛儿踩在沙滩上的足印当成“从未见过”的“好看的图样”,而看到自己和牛儿的倒影映在湖中,便有一种亲切的感受油然而生。这些地方,皆因有独特、真切的情感贯注,故不只是以牧场风光宜人眼目,且能够以心灵的激情令接受者经久难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