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原文翻译鉴赏-先秦文言文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3-01 12:22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作品原文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暇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赢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赢,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栓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成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原文翻译鉴赏-先秦文言文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译文注释

译文:

楚武王侵入随国,派薳章去议和,把军队驻扎在瑕地以等待结果。随国人派少师主持议和,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大自己的三军,增加武器装备,以武力对待邻国,邻国由于恐惧而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所以很难离间他们。汉水以东的国家随国最大,随国若是扩张,必然牺牲那些小国。小国离散,就是楚国的利益。少师狂妄自大,请君王故意让楚军表现出软弱的样子,使他更加傲慢。”熊率且比说:“随国有贤臣季梁,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斗伯比说:“为以后做打算,因为少师正受到他们国君的信任。”楚王于是故意损坏军容而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以后,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将要答应,季梁劝阻说:“上天正在帮助楚国,楚军的软弱的样子,是故意引诱我们,国君何必着急追击呢?下臣听说小国能够抵抗大国,是由于小国得道而大国淫乱的缘故。所谓得道,就是忠于民众而取信于神灵。国君做事经常想到有利于民众,这就是忠;祝史的祭辞不虚妄,这就是信。现在民众饥饿而国君放纵私欲,祝史用虚报功德的祭辞祭祀神灵,下臣不知这样能否抵抗大国。”随侯说:“我祭祀用的牲畜毛色纯一膘满肉肥,装在祭器里用于祭祀的谷物丰盛而又完备,怎么不能取信于神灵?”季梁回答说:“民众,是神灵的主人。因此,圣明的君王先办好民众之事然后再致力于神灵之事,所以在进献牺牲的时候祷告说:‘牺牲又大又肥。’这是说民众财力普遍富足,是说他们的牲畜肥大而繁殖众多,是说他的牲畜没有什么疾病,是说他们的牲畜肥美齐全。进献黍稷的时候祷告说: ‘洁净的黍稷非常丰盛。’这是说他们春夏秋三季没有灾害,民众和乐五谷丰登啊。进献甜酒的时候祷告说:‘好米酿成的美酒。’这是说国家上上下下都有美好的品德,而不做违背良心的坏事。所谓香气远播,就是没有说别人坏话的邪恶行为。所以他们致力于春夏秋三季的农事,修明五教,亲近九族,以洁祀祭祀天神。于是民众和乐而神灵降福,所以做事就会取得成功。现在民众各有异心,鬼神没有主人,国君虽然祭品丰盛,又会得到什么福气呢?国君姑且修明政事,亲近兄弟国家,也许可以免于灾难。”随侯恐惧,修明政事,楚国不敢来攻打。

注释:

①楚武王: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690年在位。 随: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其地在今湖北省随县一带。 ②薳(wei音委)章:楚大夫。 成:讲和。 ③瑕:随地名。 ④少师:官名,其人姓名不详。 董:主持。 ⑤斗伯比:楚大夫。 ⑥汉东:汉水东边。 ⑦张:扩大。 三军:指中军、左军、右军。 ⑧侈:狂妄自大。 ⑨赢(lei音雷):弱。 赢师:故意让军队表现出软弱的样子。 ⑩熊率且(ju音居)比:楚大夫。 (11)季梁:随之贤臣。 (12)毁军:指故意损坏军容。 (13)授:给予。 (14)祝:掌管祭祀的官。 史:史官。 正辞:祝辞符合实际,不虚美,不隐恶。 (15)馁:饥饿。 (16)矫举:虚报功德。 (17)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 牷(quan音全):牲畜毛色纯一。 腯(tu音徒):肥厚。 (18)粢(zi音资)盛(cheng音成):装在祭器里用于祭祀的谷物。 (19)瘯(cu音促)蠡(luo音裸):牲畜的疾病。 (20)三时:指春夏秋三季农忙季节。 (21)醴(li音礼):甜酒。 (22)栗:粮食成实不干瘪。 (23)馨(xin音新):散布很远的香气。 (24)谗(chan音潺):诬陷他人的坏话。 慝(te音特):邪恶。 (25)五教: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6)九族:一般指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九代。 (27)诬(yin音因)祀:洁祀,常用于祭祀天神。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原文翻译鉴赏-先秦文言文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赏析评点

【赏析】

本篇主要写季梁的深谋远虑,但开篇却没有直接写季梁,而是先写楚武王君臣“赢师以张之”的阴谋,并从熊率且比口中说出随有贤臣季梁,恐怕阴谋不能得逞,这就为季梁谏追楚师打下了伏笔。

如何对待楚军,随国的少师狂妄自大,被楚军疲惫软弱的假象所蒙蔽,劝随侯追击楚军,随侯也“将许之”,在这个关键时刻,季梁力排众议,劝谏随侯勿追楚师。不仅说明少师目光短浅,也挫败了楚国君臣的阴谋。作者在这里用的是反衬法,以少师的眼光短浅反衬季梁的深谋远虑,以楚国君臣阴谋的败露反衬季梁的真知灼见。

季梁的谏辞先是忠民信神并提,最后强调民为神主,先民后神。这是先秦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

【集评】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起手将忠民信神并提,转到民为神主,先民后神,乃千古不易之论。篇中偏从致力于神处看出成民作用来,故足以破随侯之惑,而起其惧心。至其行文如流云织锦,天花乱坠,令人应接不暇。”

清·余诚《古文释义》:“通篇以季梁为主,却用斗伯比等作宾,而季梁又从熊率且比口中说出,非所谓宾中有主乎!季梁谏词以修政为主,却兼及亲兄弟之国,是有正意亦有带说也。而正意却又只于末幅并带说者一点,非倒纲文法乎!盖季梁之意,以修政为纲,以忠民信神为目,以信神止在忠民为发挥,而其要以一道字为骨子,变化参错而不离乎宗,询左氏极老横文字。”

清·冯李骅《左绣》:“此是论战第一首有主脑、有波澜文字。后来如曹刿、宫之奇等议论,总不出此。前段忠民信神并提,而民馁矫举,已自侧重。后因随侯只把信神来支吾,便特提‘民’字,索性说个事神单在乎成民。语语老辣。篇中反复铺排,凡其荡漾处,皆其警戒处也。”

又:“起首特详伯比一番策画,予为结处伏脉。左氏于各开话头,亦必令其彼此相顾,章法所固然耳。”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原文翻译鉴赏-先秦文言文

更多先秦散文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