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古诗赏析-韦应物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8 10:23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原文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古诗赏析-韦应物作品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赏析

巩,唐县名(今名巩义市),属河南府。洛,水名,黄河下游南岸一大支流,流经洛阳、巩县等地,在巩县洛口入黄河。该诗大致是韦应物任洛阳县丞时期作,诗人因事外出,乘舟经由巩洛进入黄河,一路山水景物,兴发情怀,吟成此诗,寄与府县僚友。

首联破题,“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叙述、描写由洛入河行程与景物。谓行舟洛水上,迤逦东去,青山列岸,人在山间穿行。不知行得几时,忽觉东南群山逐渐开豁起来,及至洛口,但见大河横流,人已处汪茫浩荡之中矣。两句写行程中的景物环境及其变化,笔力传神。“夹”“豁”二字,形容精当。山水环境渐阔,诗人的眼界渐宽,无疑心境也随之变化,意境渐开。

中间两联写黄河上行舟所见。“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谓寒树的影子,隐隐约约地出现在遥远的天边;夕阳的金光,忽明忽暗地闪烁于翻滚的波涛上。“依微”,形容寒树远影,有水墨渲淡效果,气韵生动。“明灭”,形容光点闪烁不定,使人眼花缭乱;“乱流”,形容波涛之汹涌奔腾,片刻不停。故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寒树句画本,夕阳句画亦难到。”二句真切,非身在舟中,放行大河之上,漂浮乱流之间,不能得之。要皆诗人身处其境,目睹心领,妙手天成。“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与前联一样,亦是标题寓目“即事”、写景抒怀的内容,且在手法上着力表现静与动、长久与片时的景物,亦与前联相同——虽有“呆句”之嫌,然“外貌可观”(清屈复辑评《唐诗成法》),即写景亦佳:水流舟往,行进之间,见孤村临岸,不知存此几何时?一雁南飞,恰趁初晴下北风。“朔风”,指北风、寒风,此时正秋季;则前句称远树为“寒”树,非虚拟之词。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谓“五、六(句)切地切时”。总体看来,中间两联整体布景疏旷,局部写景入微,意境萧疏孤清,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孤舟天地间、从流任飘荡的情景,为下文直接表达宦游心绪蓄足了势。

尾联“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切题目“寄府县僚友”,传达心声。“为报”二字,巧承上句“雁”字而来——“雁”有送信之“功能”。“洛桥”,洛阳桥,指洛阳。但用“洛桥”而不用“洛阳”一词,突出了“游宦侣”们“游”的况味。诗人把自己这次自巩洛舟行入黄河的行途见闻与心情,告知这批与自己宦游境遇相近的僚友们,他们必能理解的。诗人说,我虽是仕宦奔波,然而像这样扁舟不系以遨游,看山看水,未尝不与我心性相合呢。这里“扁舟不系”的含义,不只是字面意思,它取意于庄子《列御寇》中的一段话:“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所以诗人扁舟不系之游,自有话外音的。后来苏轼自喻“身如不系之舟”,取意亦大致相近。

对该诗,有人读出了潇洒、旷达,有人读出了无奈、解嘲,有人读出了随波逐流、听任自然,有人读出了宦游苦辛、身不由己……这说明该诗的内涵是丰富的。其写景传神,寓情于景,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学习。

(李亮伟)

更多韦应物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