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韬钤深处》赏析-但愿海波平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8 16:21

韬钤深处原文

韬钤深处

《韬钤深处》戚继光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赏析-但愿海波平

韬钤深处赏析

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除了受到天灾影响,更多的还有来自“异族”入侵等人祸的影响。每年的7月7日,不管中国内地还是港澳台湾的同胞,都要掀起纪念活动,因为7月7日对中国来说,是个遭外族入侵的耻辱日子。这个外族不是别人,正是日本。

中日两国比邻而居,隔海相望,历史上多有纠葛,不仅仅是清末、民国时期,往前追溯到隋唐就有友好交流。14至16世纪,日本的海盗开始侵扰劫掠我国和朝鲜沿海地区。时势给了英雄出场的机会,这个时期,涌现出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等一批抗倭名将。而这些人之中,以戚继光的名声最大。

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任浙江为官,就开始了他十余年的抗倭生涯。戚继光到浙江台州后,首先全面勘察了沿海的地理形势、城防设施等条件,然后采取了修复城池、训练军队等一系列措施,和台州军民戮力同心,取得了“九战九捷”的辉煌战绩,基本肃清了浙江沿海的倭寇。除此之外,他还创造了专门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并撰写军事专著《纪效新书》,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军事财产。

戚继光不仅是一位爱国将领或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除了军事上的辉煌战绩,他还在军旅生活中创作了不少诗歌,文风多豪迈。如他在《登巾山》中写道:“极目苍茫忆明主,吴钩高接斗牛辉。”本诗虽是戚继光早期的作品,但其中透露出了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古代有兵书,名为《六韬》又称《太公六韬》相传为姜太公所写。相传当初姜太公用直钩在渭水垂钓,居然钓到了一条鲤鱼,鱼腹中藏有兵书《玉铃篇》。后人便把《六韬》和《玉铃》简称“韬铃”,用来代指用兵的谋略。《韬钤深处》自然是自己多用兵谋略的一些理解或者感悟。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两句主要写自己当前的生活。作者是说,自己虽然在小楼上享受舒适的生活,但是还是很担忧倭寇,很担心他们对沿海地区人民的侵扰。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两句还是继续写自己的生活。“麈”指的是麈尾,麈尾样子像树叶,下部靠柄处平直。魏晋的清谈家们经常用麈尾来拂去秽尘或清暑,这样能显示出他们的身份。后人便用“挥麈”来代指谈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的好朋友来了,我就拿出好酒招待他们,并和他们边饮酒边谈论对倭寇的用兵之道。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中的“云护”指的是天上的云护住了东西,代指天已黑。“牙签”则指的是象牙等骨质制作的签牌,常常系在卷轴书上作为标识以便翻检,类似于现代的书签。“牙签”有时也指书籍。如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中写道:“读遍牙签三万轴,却来小邑试牛刀。”“星含”和“云护”相对,用满天星辰来代指夜已深沉,可见诗人和好友们聊到很晚。而“宝剑”则和“牙签”相对,都指的兵器。整句指的是,虽然和朋友聊到很晚,天已黑,但诗人还是把宝剑横放在身边坚持看兵书,不敢有一丁点懈怠,准备随时上阵杀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是全诗的诗眼。古人无不以“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而为终身奋斗目标,甚至人们为“飞将军”李广穷尽一生而未能封侯而感到遗憾。而作者直言“封侯非我意”,那么“我意”是什么呢?就是“海波平”,即沿海的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这句豪迈的言语大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风骨!也难怪人们抵御外辱特别是参加抗日战争时,常常拿出戚继光和这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来激励世人。

《韬钤深处》虽是戚继光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时面对庸碌的生活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而写,但是他渴望建功立业的不为功名的崇高理想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后来他为了祖国的安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相关阅读】

更多戚继光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