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樵》原文赏析-吕南公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8 08:21

老樵原文

老樵

吕南公

何山老翁鬓垂雪?担负樵苏清晓发。

城门在望来路长,樵重身羸如疲鳖。

皮枯亦复汗淋沥,步强遥闻气呜咽。

同行壮俊常后追,体倦心烦未容歇。

街东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厉声唤。

低眉索价退听言,移刻才蒙酬与半。

纳樵收值不敢缓,病妇倚门待朝爨。

老樵赏析

吕南公的这首《老樵》,在宋诗中颇近于梅尧臣的《田家》、《陶者》、《汝坟贫女》一类作品。被称为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曾在《答裴送序意》中说:“我于诗言岂徒尔,因事激风成小篇。辞虽浅陋颇克苦,未到二雅安忍捐!”因事激讽,实源于风、雅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的“缘事而发”,唐代新乐府的“一吟悲一事”,是针对现实之作。吕南公的诗,也是这类作品。

诗人蕴蓄着深厚的同情,把老樵的悲惨景况,写得相当细致感人。先说他辛苦担柴疲惫跋涉长途,再叙他卖柴取值,疲惫归家。描写老樵,是两鬓如雪,皮枯骨瘦,羸如疲鳖,汗淋漓,气呜咽,加上壮俊在后追赶,更是体倦心烦,未容歇息。好不容易到了城中,那个买主少年,两手笼袖,站在高门前,神气活现地厉声呼唤;老人为了生计,低眉俯首,小心求告,讨价还价半天,到最后“移刻才蒙酬与半”。就这么一点微薄的薪价,可家中的病妇还在倚门而望,等着买米下锅呢!从“清晓发”的樵夫,写到“待朝炊”的病妇,诗篇暗示读者,这时离朝炊已不知过了多少时刻了。

这首诗,质朴无华,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倾注着作者的同情。樵夫的奔波劳碌为了谁?为了倚门而盼的病妇,为了三餐不继的家!这就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的卖炭翁的处境更为可怜。主人公内心所希望的是快:快赶路、快进城、快售出、快归去。可是作者偏偏延缓了诗行的节奏,突出了矛盾的另一侧面———一切都快不起来!这个“鬓垂雪”的衰弱老樵,长路辛劳,“樵重身羸”,他清早起床,所食也未必果腹,此时只能“如疲鳖”地拖着脚步拼命向前移动。担子不能歇,步伐不能停,死拼着挑进了城。接着,买主的“厉声唤”,带来了希望,也许成交会快一点、出价会高一点吧?然而恰恰相反,成交快不了,价钱上不去。辛苦贫困的老樵,在这个贫富不均的世界里,注定了要受人欺压,到此境地,只能委曲求全,不能再计较价钱了,快动身往回赶吧,家中等着钱买米呢。

诗篇不长,但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大丰富了叙写的内涵,增强了表现力。鲜明对照的地方很多,如以“街东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厉声唤”,对比老樵低眉退听、由人杀价的可怜处境;以“同行壮俊常后追”,衬托老樵身羸皮枯、步履艰难的悲惨状态。再有,“病妇倚门”与“少年和袖”两个画面,形成的对照也是刺目的:同是倚门,但是两人姿态不同,神情迥异。这种自然而含蓄的对比之中,包孕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刘熙载《艺概》云:“代匹夫匹妇语最难。盖饥寒劳困之苦,虽告人,人且不知,知之,必物我无间者也。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此语信然。诗人必须设身处地感同己受,方能“代匹夫匹妇语”,写出他们的痛苦、不幸,并以其真情实感,激动人心。在这方面,吕南公的《老樵》,也提供了一个好例。

(顾复生)

【作者】

吕南公:生卒年不详。字次儒,自号灌园先生,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熙宁乡贡。试礼部不遇,退而著书。与曾巩友善。有《灌园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