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洞霄宫》原文赏析-林逋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7 13:08

宿洞霄宫原文

宿洞霄宫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宿洞霄宫赏析

洞霄宫在今浙江杭州余杭区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洞霄宫。宋朝大臣退休,常挂个“提举洞霄宫”的职衔,可见它的名气。林逋是杭州孤山的隐士,如今来此游览,自然会写下他的观感,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一开头,“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是对整个环境和自己整个心情先作一笔概括。洞霄宫建在大涤山上,他就先从山写起。“不可尽”说明山之大,著一“秋”字,点出时令。“亦无垠”是指自己的心情。山大景多而美,一路观赏不尽,自己欣快心情随景而生,也随景而变,一浪接一浪,所以说“无垠”。这两句是总冒,把客观景物和内心感情先安顿一笔,借此也引起读者的注意。

第二联,“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进入具体写景。虽只有十个字,却有几点应该注意。第一,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第二,涧水在奔流,树林有点染,一派活泼,一片生机,是活的景,不是死景。第三,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强烈的对比,映衬,激射,明亮得很,绚烂得很。第四,“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一俯一仰,一动一静。而诗人心情的徘徊起伏,又可于言外得之。

第三联也是具体写景,但与上联不同。上联写得绚丽,此联写得明净;上联着重安排景物,此联暗地交代时间;上联写“涧流”,其声清冷,此联写“乱蝉”,其声噪闹。“凉阴”见得日已西斜,“落日”已是时近黄昏,写时间的流转,层次分明。所以两联重点不同,疏密各异。至于两联的对仗工整,下字准确,轻重匀称,也同样能看出作者的细密功夫。

结末一联,用意在点出题目的“宿”字。他是打算在山中过夜的,不过还未到就寝的时候。然而他已经想到枕上的情景了:洞霄宫种了许多芭蕉,看天气又快要下雨,那雨打芭蕉的音响,一定又是很有韵味的。那么,谁能在枕上听到呢?诗人故意下此一问,其实他分明知道,今夜是定能领略这种幽美的情韵的,只是不晓得同听此声的还有哪些人罢了。

就这样,诗是写完了;然而还留下了悬念,也就是没有真正结束,且让读者自己去追踪寻味了。

这也正好回应开头那句:“秋思亦无垠”,章法极为细密。

(刘逸生)

【作者】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岁浪游江淮间,后归杭州,隐居孤山二十年,种梅养鹤,终身不娶,亦不仕,旧时称其“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其诗风格淡远。与钱易、范仲淹、梅尧臣、陈尧佐均有诗相酬答。有《林和靖诗集》。

【相关阅读】

更多林逋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