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守岁》古诗赏析-李德裕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6 21:35

岭外守岁原文

岭外守岁

李德裕

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岭外守岁》古诗赏析-李德裕作品

岭外守岁赏析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九月,李德裕由潮州(治所在今广东潮安)司马再贬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琼山东南)司户参军,于次年正月到达贬地。此诗就是大中二年除夕在赴崖州途中守岁之作。

诗写岭外守岁的凄苦心境。守岁风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晋代周处《风土记》云:“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谓之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在唐代,这个风俗非常盛行,《全唐诗》所载唐太宗写守岁的诗,就多达三首。

此诗在结构上是四句两联法,一、二同三、四两两对仗,各为一联。诗的首联写冬尽春回。“更筹”也称“更签”,是古代夜间计时报更的竹签。《陈书•世祖纪》:“每鸡人(宫中报告时间的卫士)伺漏(壶漏,古代计时的工具),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使者必投签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斗柄”,北斗星的柄,它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不同,分别指向东西南北方向。除夕之夜指向正北,一交元日,即偏向东方。两句是说,严冬随着更筹而尽,春天跟着斗柄东转而回到人间。此即唐太宗《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诗“一夕变冬春”之意。这是根据除夕之夜在季节转换上的特点,写作者守候年岁更换的情景。

次联用寒暄的变化反衬客鬓的改变。“暄”是温暖之意。冬天是寒冷的季节,春天是温暖的季节。除夕之夜,跨着两个季节,子时(夜里十一时至凌晨一时)之前属冬,交子时以后属春,所以说“寒暄一夜隔”。由冬入春,由寒变暖,万物发生,本来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事,但作者由于远贬外地,作客他乡,心境反而因此变得更加凄凉,鬓边的白发也显得更多了。除夕之夜,岁跨两年。特写“两年催”,是在加重写出岁月催人变老。“一夜”“两年”又通过时间上的巨大差别形成了强烈对比,加重表现了岁月催人的诗意。守岁本来应是全家在家中团聚之时,眼见周围的人家在家团聚,送旧迎新,作者却远谪南荒,乡关路邈,翘首北望,心情可想而知!此刻牛党当政,不仅作者个人遭到诬陷打击,国家的前途也令人担忧。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有“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即德裕)”之句,可见人们对李德裕迭遭贬谪的深切同情,对牛党当权者迫害有功之臣的强烈不满。身世之感,乡关之思,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往日在家中、在京中守岁的美好情景,今日在贬所客居的凄凉景象,这一切一切,真有千万种情思,一齐涌上心头。读者试想末尾五字,该有多么丰富的含蕴。

此诗在构思上全从除夕之夜在时间、季节转换上的这个特点出发,艺术表现上则用对比手法:诗的前三句,都是在反衬末尾一句,正是有了前边三句的有力衬托,末尾一句的诗意才表现得更加突出和深刻,更具有感人的力量。

(王思宇)

更多李德裕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