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狄梁公庙》原文赏析-惠洪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4 23:05

谒狄梁公庙原文

谒狄梁公庙

惠洪

九江浪粘天,气势必东下。

万山勒回之,到此竟倾泻。

如公廷诤时,一快那顾藉!

君看洗日光,正色甚闲暇。

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

古祠苍烟根,碧草上屋瓦。

我来春雨余,瞻叹香火罢。

一读老范碑,顿尘看奔马。

斯文如贯珠,字字光照夜。

整帆更迟留,风正不忍挂。

谒狄梁公庙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是诗人拜谒唐朝名臣狄仁杰祠庙后所作。狄仁杰曾贬彭泽令,诗中提到“九江”,庙当即在彭泽县。仁杰在睿宗时封梁国公,故称“狄梁公”。

开头四句,从狄梁公庙所在地———彭泽一带的长江起兴。长江九派,巨浪汹涌,用一“粘”字,形象地描绘出远浪与天相连的壮阔景象。这白波九道流雪山的气势,必然要浩荡东下,尽管在九江一带有重叠的山峦将它勒回,但到了此地,竟奔泻而下,不可阻遏了。“必”字、“竟”字,正写出长江冲决一切阻拦,奔腾东下的气势。这四句点地,并兴起下文。

“如公廷诤时,一快那顾藉!”五六两句由眼前奔泻的长江联想到狄仁杰的“廷诤”。狄仁杰立朝以正直敢言见称。史载,武后“欲以武三思(武则天侄)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比匈奴犯边,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于市,逾月不及千人。庐陵王(武则天子,即中宗李显)代之,不浃日,辄五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后怒,罢议。……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仁杰谏……后由是罢役。”这两句所概括的正是上述一类情事。这种为国家利益无所顾忌、犯颜直谏的态度,表现出政治家的刚决与勇敢精神。用万山不能勒回的奔泻千里的长江来比拟,实在是最确当不过的了。

“君看洗日光,正色甚闲暇。”典出《新唐书·狄仁杰传》,赞语曰:“故唐吕温颂之曰‘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潜授五龙,夹之以飞。’臣以为知言。”虞渊,神话中日落的地方。咸池,神话中太阳洗浴的地方,“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意思是狄仁杰能从“虞渊”把太阳拉回来,能在“咸池”把太阳洗得更光亮,从而使唐王朝从衰落中重又复兴。

九十两句,是对狄仁杰功绩的总结性评赞,也是整个上段的收束。把问题提到“使唐不敢周”的高度,可谓无以复加。意思是说,狄仁杰使武则天建立的周政权,终于败亡,而使唐朝得以复兴,“唐不敢周”,实际上是“周不敢唐”。下边再补上一句“谁复如公者”,更将狄仁杰的功绩提到所有卫唐功臣之上。这两句的句法也劲健有力,与内容相适应,上句造语尤生新奇劲。

以上十句为一段,赞颂狄仁杰的品格功绩。以下转到“谒庙”。“古祠”四句,描绘祠庙荒寂景象。古老的祠庙笼罩在一片苍烟之下,碧绿的春草已经长上了屋瓦,更显出祠庙的冷落荒凉。诗人来时,虽当春雨洗绿的生机蓬勃的季节,但瞻望庙宇,香火久废,不禁嗟叹不已。这里蕴含着对世俗不重前贤的感喟以及对前贤身后寂寞的伤感。“春雨”、“碧草”,点缀物色,益见荒寂。

“一读老范碑,顿尘看奔马。斯文如贯珠,字字光照夜。”老范碑,当是庙中所立由范仲淹撰写的狄仁杰碑文。顿尘,停顿的灰尘;奔马,奔驰的马匹,似是借况碑刻上超逸奔腾的文字。四句写谒庙所见范碑,赞美其虽尘埋日久,而字体超逸,文笔精妙,光彩可以照夜。赞范碑,实际上也是赞狄仁杰。

结尾两句,写谒庙后迟留不忍离去的情景:帆已经整治好,但临行之际,迟留不去。尽管风正,却不忍把帆挂起来。这个细节,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崇敬追思之情,增强了结束语的抒情气氛。

(刘学锴)

【作者】

惠洪:(1071—1128)僧人,一作慧洪。号觉范,俗姓喻(一说彭),后改名德洪,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元祐四年(1089)试经于汴京天王寺,得度,先后依宣秘大师、真净禅师。后入清凉寺为僧。以医识张商英,又往来郭天信之门。政和元年(1111)张、郭得罪,他被决配朱崖。能画梅竹。尤好诗词。与黄庭坚相识。有《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

【相关阅读】

更多惠洪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