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溪》原文赏析-洪咨夔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4 17:54

泥溪原文

泥溪

洪咨夔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

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轻。

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

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

泥溪赏析

宋人写诗动辄用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批评宋诗“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此风至杨万里而为之一变,他突破了江西派的樊篱,直接取法自然,创制了清新活泼的“诚斋体”。洪咨夔虽师法江西派,但也从杨万里那里吸取了有益的营养,时而走出“资书为诗”的象牙之塔,到大自然中,呼吸一两口新鲜空气,作一些写景小诗,虽是素妆淡抹,倒也别有一番风味。这首《泥溪》写旅途的感受,格调清新,语言平易,颇有诚斋之风,代表了洪咨夔诗风的一个方面。

诗从途中落笔,首句从路写起:一条沙路沿着江边蜿蜒,忽隐忽现。诗人在轿中向外眺望,轿在行走,外界的景物也随之移动。诗人准确地把握了这一景象,“曲”字似随意拈来,却细贴物情。次句点明时间已近黄昏,也说明诗人已在路上走了一天,与后面“疑昏屡问程”相呼应。“塞”字,想得奇,用得活。这是化虚为实。“塞”与“明”又相反相成。本来塞满了应该是黑暗的,但由于塞的是阳光,反而显得更加明亮。用字新警峭拔。

对此斜阳江曲之景,诗人的兴致被激发起来了。他左顾右盼,映入眼帘的,是路边一丛丛开放的野花,是平静的水面上偶尔荡起的一丝波纹,于是奇思妙想,联翩而至,那夕阳映照下的野花颜色不正像姑娘酒后脸上淡淡的红晕吗?而那水面上的一轮涟漪又多么像姑娘脸上浅浅的笑窝!诗人敏锐地捕捉住“晚花”和“平水”的特征,又通过形象美好的比喻,将这些特征一下子呈现在人们眼前。以美人脸色喻花色,以美人笑靥喻水波,并不新鲜,但诗人以“轻”、“浅”二字略加点染,便形神俱出,极有韵致。晚花与“斜阳”关合,一片嫣红,楚楚动人。“轻”字描绘出波纹之细,著一“笑”字,更仿佛姑娘们轻轻的笑语在随波荡漾。“轻”“浅”二字,是诗人在大自然中获得的真切体验,饱含着诗人的主观感受,是景语,更是情语。从中正可以窥见诗人内心的轻松愉快。明袁中道《沮漳道中》诗云:“桨后圆涡如酒靥,舟头沸水似茶声”只是直比,情致远逊。

后四句于叙事中写景抒情。“时”“屡”点出轿在行进之中。“喜荫”表明诗人对树荫的流连。“疑昏”又透露出诗人急欲赶路的心情。“喜荫”而“休驾”,“疑昏”而“问程”,诗人的神态表情尽在其中。当苍茫的暮色中,升起几缕炊烟,飘来一丝丝炊饼的香味时,诗人不禁感叹:这饼的味儿可真要胜过珍馐玉馔了。(齐,通剂,调也,调和味道谓之剂。)八珍自然是美味,诗人却说饼胜八珍,看是无理,实是无理而妙,因为它真切地揭示了饥肠辘辘的旅人在天色将晚时的心理,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小诗的题材是平凡的,表现手法也是质朴的,但由于作者从自然出发,从真实的生活感受出发,不拘泥于典故辞藻,所以天真自然,诗味颇浓。

(徐定祥 鲍恒)

【作者】

洪咨夔:(1176—1235)字舜俞,号平斋,临安於潜(今浙江临安西)人。嘉定元年(1208)进士。知龙州。理宗朝,累官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卒谥忠文。有《春秋说》、《平斋文集》、《平斋词》。

【相关阅读】

更多洪咨夔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