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恼曲效齐梁体》(录二)原文赏析-顾璘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4 09:52

懊恼曲效齐梁体原文

懊恼曲效齐梁体(录二)

顾璘

小时闻长沙,说在天尽处。

人言见郎船,已过长沙去。

懊恼曲效齐梁体赏析

【赏析1】

《懊恼曲》一作《懊侬歌》,产生于齐梁时江南吴地,多用来抒写爱情受到挫折的痛苦,这种体裁系用儿女口吻作“代言体”,最要在痴情二字上用力,而以语言兴象独到者为佳。

一曲之妙在诗中摆出了两种似乎矛盾的说法,令闺中少女莫衷一是。这女主人公怨恼地说:“小时候听人说,长沙远在天边,那就是天的尽头啰;可现在又听人说,我的丈夫的船,已走过长沙去了,看来长沙又并非天的尽头”。要么是A,要么非A,这是个简单的逻辑常识。所以少妇料定必有一说是骗人的。也许她希望后者虚假,然而理智告诉她的却相反,所以她“懊恼”。其实,诗中的前后两说并无矛盾。对于古代江浙人来说,远在长江中游的长沙,自可喻为天边,恰如唐人说长安在日边一样。这是修辞性的说法,而“人言见郎船,已过长沙去”则是一个事实的陈诉。旁观者都会觉得问题很清楚,而诗中女子却搅得一塌糊涂,实在是她因怨转痴,迁怒于捎信者而已。这也是一种并不罕见的情态,诗人已将其描写得入木三分。

春风上燕京,秋风下湘渚。黄鹄有六翮,定自不及汝。

【赏析2】

二曲初读似乎在写雁,说它春来北上,秋来南下,真是能飞得很呢。“鸿鹄一举千里,所恃者六翮耳”(《韩诗外传》),已经是善飞的了,但比起雁儿的一岁两行役来说,恐亦自愧弗如。读者有点奇怪,少妇何以生此非非之想。细味这个“汝”字(就是“你”,不是“您”)所具有的随便、亲密的色彩,才恍悟是在指桑骂槐。乃是说她的丈夫,天热就北上经商,天寒就南下经商(“燕京”“湘渚”概言而已),真是不辞辛苦,乐此不疲,比黄鹄还会飞。成语说“杳如黄鹄”,他比黄鹄还要杳如!这是在夸他,还是在损他?是在爱他,还是恨他?这味儿很复杂,统而言之,即“懊恼”而已。

(周啸天)

【作者】

顾璘(1476-1545),字华玉,号东桥,原籍吴县,徙南京。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等相交游。作诗宗唐。有《浮湘集》《山中集》《凭几集》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