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田家原文
道傍田家
司马光
田家翁妪俱垂白,败屋萧条无壮息。
翁携镰索妪携箕,自向薄田收黍稷。
静夜偷舂避债家,比明门外已如麻。
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足。
道傍田家赏析
写民饥官足,饥者又是垂白翁妪,却以“未议”二字作结,遂收婉讽之效。“未议”意为“不说”,亦怎敢说?
道傍田家作者简介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他力辞,曰:“臣不能为四六。”其实是说不喜欢虚华的文风。后勉强就任。因反对王安石新政,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次年退居洛阳,编修《资治通鉴》,前后费时十九年,成此巨著。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入朝拜相,乃废除新法。死后京师人罢市往吊。
他正直磊落,务实敢言,律己严谨。每过州县,不使人知,并以“平生不妄语”自勉。但另外一面,又有其古板固执地方(恰巧王安石亦是一个固执的人),过分地讲究“祖宗之法”,亦容易倾向保守。太祖、太宗尽管英明,他们的明见又如何估计得到百年后子孙朝的时代变化?他看到了新法中一些不利于百姓的弊端,却把新法彻底否定,亦是走向极端了。
他的诗,于质朴中见才情,七绝常有佳句,如《醉》之“果使屈原知醉趣,当年不作独醒人”、《归雁》之“闻道楚人缯缴细,平沙短草尽藏机”、《梦稚子》之“昔日相逢犹是梦,今宵梦里更非真”、《独步至洛滨》之“白鸥不信忘机久,见我犹穿岸柳飞”,皆有深一层的寓意。